【甜蜜罗甸】尽享“甜”滋味 罗甸糯玉米抢鲜上市!

开栏语

在罗甸龙坪镇八一村脐橙种植基地里,一颗颗金灿灿的纽荷尔脐橙挂上枝头,沐浴着午后的日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采摘。

眼下,辣椒旺季已经落下帷幕,而在罗甸县红水河镇相亭村的辣椒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的辣椒树上,却挂满了清脆饱满的秋延后辣椒,实现了错峰上市。

......

罗甸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降雨量约1200毫米,无霜期长达335天,素有“贵州小三亚”之称,盛产早春蔬菜、水果,是“全国菜篮子生产县”“中国火龙果之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甜蜜产业”酿出“甜蜜日子”,阳光罗甸正以其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和不凡的颜值,让罗甸现代农业在冬季中逐渐升温。

即日起,贵州日报黔南记者站开设【甜蜜罗甸】专栏,聚焦罗甸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做法,敬请关注!

11月22日凌晨6点,在罗甸县沫阳镇访里村“秋延晚”鲜食糯玉米基地里,村民黄光友和朋友们早早忙碌起来,摘玉米、装筐、上秤、计数、上车,一直忙到上午10点。在最后一筐玉米搬上车后,黄光友擦了擦汗笑着说:“价格非常不错,抢占‘空白期’玉米批发价可以卖到2.5元一斤,属于行情很好。”

(史传鸿 摄)

“支书你好,我是广西的蔬菜收购商,我们要的玉米多,你们玉米价格是咋算的......”随着玉米的成熟上市,访里村村支部书记罗圣三,每天都能接到30多个有意向收购玉米的电话,如今,基地里前来收购玉米的车辆也是络绎不绝。

“这里的玉米首先口感很好,吃过的顾客都说又甜又糯,这1000斤玉米趁着还冒‘热气’马上拉往罗甸县城卖,很快就会销售一空的,明天接着来拉。”商贩彭明万完成称量计价后,关上后备箱。

(史传鸿 摄)

糯玉米的口感香甜软糯,营养成分高于普通玉米,易消化,富含大量的硒元素,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素有“天然温室”之称的罗甸县,充分利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等资源禀赋,打破了春季才能种植玉米的传统,每亩玉米产量1800余斤,产值近4000元。

如今,丰收的景象得益于访里村助推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今年,访里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市场调研,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方式,积极动员群众种植市场前景良好的鲜食玉米。以每亩400元租赁群众土地300亩种植玉米,涉及访里村村民178户。

(史传鸿 摄)

“水稻收割后,大部分村民的稻田大多是撒上油菜或闲置,为盘活和提高群众土地利用率,增加村民收入,鲜食玉米种植技术要求不高,群众容易接受,9月种植,12月就可采收,刚好是玉米紧缺茬口,销售价格高。”访里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唐杰告诉记者。

玉米丰收不仅丰富了食客们的餐桌,也更大程度上保证了粮食安全。近年来,访里村通过大力发展早春蔬菜、水稻、秋季玉米“三季轮作”模式,进行规模化种植,全面做好种粮保障,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既满了群众“米缸子”和“菜篮子”,又鼓了群众“钱袋子”。

(史传鸿 摄)

沫阳镇访里村的300亩鲜食玉米种植是罗甸县打造密植性栽培示范点之一,今年以来,罗甸县将秋冬蔬菜种植单产提升作为粮食生产工作的重点,为提高鲜食玉米单产量,罗甸县通过集约化育苗,为村民提供优质的种苗的同时,开展密植栽培技术指导,订单式服务、病虫害防治等多种生产服务模式,促进鲜食玉米单产提升。

分别在沫阳、龙坪、罗悃等低海拔乡镇实施示范推广,主推密植栽培模式,并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强化技术指导,确保秋冬蔬菜种植大面积单产提升。截至目前,罗甸共实施500亩鲜食玉米单产提升示范推广,预计产量达100万斤、产值达250万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维维

编辑 毕文君

二审 卢泰铭

三审 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