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发杈到底该不该打掉,看过这篇文章就全明白啦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饲两用作物,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种植,随着春玉米进入喇叭口期,最近又有许多农民询问,玉米在基部长出许多杈,到底需不需要打掉。

1、玉米为什么为发杈
玉米俗称苞谷、苞米棒子、玉蜀黍、珍珠米等,为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茎秆直立,高1~4米,基部各节具气生支柱根。体内基因tb1直接控制和影响着玉米分蘖情况,也就是农民朋友常说的发杈。当体内tb1基因表现为显性时,植株容易分蘖,当tb1基因为阴性时,植株一般不分蘖。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品种,经过人类逐步的驯化和科研人员的不断改良,基本上都属于少分蘖或者无分蘖品种。玉米植株的每个节位的叶处都有一个腋芽,当养分和水分供应充足,种植稀疏,玉米在养分和空间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该tb1基因就会表现的显著一些,就会使本来少分或者无分的玉米品种出现分蘖,也就是我们大家常见的玉米叉子。

2、玉米发杈的原因
(1)品种原因:品种是否发杈受tb1基因的控制,不同的品种tb1基因作用强度不同,tb1基因强的品种顶端优势弱,易分葉,植株发叉多相反,tb1基因较弱,顶端优势强品种,无分蘖或者少分蘖,植株发叉就少,一般甜玉米、糯玉米品种发杈较多,而普通玉米品种发杈较少。
(2)种植密度:当玉米种植稀疏,玉米在养分和空间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该tb1基因就会表现的显著一些,植株就容易发杈,当玉米种植密度较大,玉米植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养分和空间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植株就不易发杈。
(3)播种原因:在生产中,播种越早,植株越健壮,越容易发杈,而播种越晚,植株较弱,不易发杈。
(4)其它原因:玉米因喷施控旺药物、除草剂等带来的矮化地块或药害、以及发生粗缩病等问题,都会使植株顶端生长点受不同程度的抑制,进而导致玉米容易发杈。

3、到底要不要打杈
玉米发生的分蘖到底要不要打掉,要根据发杈部位和发杈时间确定。
(1)早期发杈:玉米在喇叭口期前发杈,玉米早期分蘖过多、如果任其疯狂生长,不仅会消耗大量的主茎营养,还会影响玉米地内通风透光风,不利于中后期植株和果穗籽粒的正常发育,导致玉米植株长不高、果穗个头小,籽粒不饱満、出现秃尖现象,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所以应该直接掰掉叉子。
(2)中后期发杈:当玉米植株已经进入抽雄期,由于营养过剩,导致部分植株基部发杈,因为此时玉米株高、茎叶已停止生长,争夺养分的能力也很弱,基本对玉米产量没有影响,为减少劳动力投入,可以不再打杈,后期杈子会自然萎缩。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农业实用技术,或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