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村大妈卖玉米成功逆袭,带动1000余人就业,年收入过千万
玉米是国人餐桌上非常常见的食物,因为其富含多种营养元素,以及口感独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国东北地区,就以盛产玉米而闻名,这里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玉米,还会用玉米粒来饲养牲畜。

但是谁也没想过,这么普通的食材,竟然能够被出口到几十个国家,创造千万财富,而创造这一切的人,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大妈。
讲述三农致富能手创富故事,挖掘草根人物致富经验。本期子牙童趣三农致富能手,就为大家讲述东北大妈隋书侠,把小小玉米卖到全球十八个国家,带动上千人就业,年入千万的致富故事。

(一)嗅到商机
1967年5月,隋书侠出生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苇子沟乡向阳村一个普通农户家里,一家六口只有五亩玉米地,生活的窘迫使得她从小就跟着父亲赶着驴车,走街串巷卖酱油、面包。
小小年纪就早早接触经商,这为隋书侠之后的从商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毕业之后的隋书侠,开过出租车,开过饭店,投资过美容院,二手汽车,却唯独没有种过地。

因为小时候的经历让她对经商非常感兴趣,同时也凭借着自己的商业头脑,攒下了百万财富。
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一个外地朋友托她帮忙收吉林产的玉米,当时冷冻玉米1.1元一根,隋书侠一下子就卖了一百万的玉米,这让她非常震惊,没想到这不起眼的玉米竟然可以这样卖。她敏锐地嗅到了商机。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隋书侠惊奇地发现,外地朋友之所以稀罕吉林省的玉米,是因为全球有三大黄金玉米带,这里产的玉米比一般的玉米更好吃,而隋书侠的老家公主岭就位于黄金玉米带上。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了隋书侠的心头,她决定回老家卖玉米。
(二)了解市场
当时市面上的包装玉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冷冻一种是真空,而吉林省已经有好几家做冷冻玉米的大企业。
一番思索之后隋书侠决定做真空玉米,她跟合伙人一起,在本地收购玉米送到厂里进行加工,历时五个多月,40万根真空玉米生产出来。
望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玉米,隋书侠幻想着赚钱之后要如何扩大规模,然而现实却给了她致命一击。
当时市面上冷冻玉米卖1.2元一个,隋书侠的真空玉米卖2元一个,跑了二十多家饭店超市,就算降到1.5一个也没人买。

好在真空玉米保质期有18个月,最终,隋书侠只能去早市摆地摊,0.25元一个清仓大甩卖。
初战告败的隋书侠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积极总结失败教训之后,她才意识到,东三省的鲜食糯玉米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市场占有率对她这个初来乍到的新人很不利,如果继续硬磕,会败得更惨。于是她准备转移目标。
当时,起源于美洲大陆的鲜食甜玉米已经在国内成功推广种植,但是这种甜玉米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北方很少有人种。

隋书侠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到,甜玉米在国外市场的销量很大,既然老家有天然的种植条件,不如干脆改种甜玉米卖到国外去。
可是要怎么在公主岭找到销往国外的途径,成为了隋书侠的第一道难关。
(三)出口外国
2013年7月起,隋书侠和她的合伙人,每天都到各大超市转悠,看哪家企业的玉米卖得好,很快他们发现有一个包装在各大超市经常出现,包装背面还印着四大供应商。
隋书侠与合伙人在网上搜索发现这家公司是一家大型跨国食品公司,产品卖到了全球多个国家。
既然别人可以成为供应商,我们为什么不行?于是她拨通了贸易公司的电话。

经过一番沟通,对方终于向隋书侠抛来了橄榄枝,一下子就定了十二箱货柜的玉米,除去成本,这一笔订单隋书侠能净赚六七十万。
可是问题又来了,这么大的需求量远远超出了隋书侠所能提供的最大产能,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这笔订单。这可愁坏了隋书侠的合伙人。
2013年,隋书侠找到了吉林省四平市一家合作社的理事长,希望与他们合作,帮她种玉米。可是对方嫌弃隋书侠加工厂规模太小,不愿与她合作。

为了能按时完成订单,隋书侠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开出超过市场价的收购价格并且还答应可以提前支付,终于成功说服了合作社帮她种玉米。
仅仅这样还不够,隋书侠又找朋友借了30多万,用同样的方法说服了另外三家合作社帮她一起种玉米,就这样解决了产能问题。
玉米八月成熟,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为了保证出口玉米的质量,隋书侠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几个基地之间来回跑,既要保证玉米穗的长度,又要保证玉米的甜度,还要关注玉米的饱满程度,只有这三样全部达标,才算合格。

短短几十天下来,隋书侠的手臂脖子全部被晒伤了,但是她丝毫不在意,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即将到来的丰收季。
八月底,500多公斤玉米开始收获,因为甜玉米比较特殊,稍微磕碰都会影响口感和卖相,所以只能人工采摘。
隋书侠带领着150多名工人连夜采收加工,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订单。
隋书侠的玉米被卖到了伊朗、伊拉克、阿联酋等国,由于玉米品质好,在有些地方甚至一度卖到二十多元一根,合作商非常满意,与隋书侠确立了后续的合作计划。

(四)新的商机
这一战的成功为隋书侠的玉米销售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玉米销售商,有一条稳定的销售渠道,相当于打下了一块金字招牌,所以这也是当初隋书侠宁可少赚钱也要拿下的订单。
从这笔订单开始,隋书侠卖玉米的年销售额就从2013年的400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800多万元,2015年,隋书侠把目标定到了1500万元。

除了种玉米,出口玉米之外,隋书侠在一次偶然的售后中发现了新的商机。
2018年隋书侠去韩国处理客户退货问题,发现在韩国的街头随处可见烤玉米的小摊,小小一根烤玉米折合人民币要卖到24块钱,这让她对玉米产生了新的认知。
既然韩国能把玉米做出这么多花样,为什么我们在玉米产地不能做呢?
回来后隋书侠马上召集团队开始研发,经过一年时间,她推出烤玉米,玉米沙拉等十几种玉米新吃法,她计划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店,把玉米新吃法展示出来,做终端零售。

目前,规格在15厘米以上的玉米,隋书侠全部用来出口,不能出口的玉米,就做成真空玉米棒和袋装玉米粒,在网络和商超销售。
同时,她还把扒下来的玉米叶子,玉米芯做成饲料,2018年,隋书侠的玉米销售额达到了近一亿元。
如今,隋书侠在东北三省已拥有北至牡丹江、南到大连、总面积约2万亩的16个种植基地,年产量达2.5万吨,年产值突破1.5亿元,带动1000余人就业。

一个高中学历的农村妇女,从这普通的玉米里面发现了商机,开始变着花样种玉米,卖玉米,带领村民一起致富,让东北黑土地孕育成长的玉米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你怎样看待隋书侠把卖玉米做成跨国生意的致富路呢?

让我们一起在评论区留言并讨论。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为我关注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次鼓励都将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END—
小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