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越甜升糖越慢?没那么简单,最适合糖尿病人的其实是这种
玉米是个好东西,但是它的品种很多,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同品种的玉米对血糖的影响差异很大,糖友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今天咱们来聊一聊。
1、玉米的分类
不同种类的玉米,对血糖的影响不同,所以要选择合适的玉米,咱们就需要先弄清楚玉米的分类。
我们平时吃玉米,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加工成粮食后再吃,比如玉米糁、玉米面等;另一种是直接吃,也叫鲜食玉米。
这两种不同的食用方式,使用的玉米是不同的,主要区别在于成熟度。加工粮食所用的玉米,是完全成熟后的老玉米;而鲜食玉米,则是未完全成熟的嫩玉米。
无论是老玉米,还是嫩玉米 ,又可以根据不同的品种分为3类:甜玉米、糯玉米、加甜糯玉米。

弄清楚这些区别之后,咱们再来看看它们各自对血糖的影响。
2、不同品种的玉米对血糖的影响
首先,同样品种的玉米,老玉米比嫩玉米升糖慢。
因为玉米成熟度越低,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越高,这些可溶性糖主要是葡萄糖、蔗糖等,很容易消化吸收,升糖较快。
随着成熟度提高,这些糖分会逐渐转化为淀粉,还有一部分会转化为膳食纤维。淀粉消化吸收比较慢,膳食纤维甚至不会被消化吸收,升糖速度 就会变慢。
其次,不同品种的玉米比较,加甜糯玉米升糖最快,甜玉米最慢,糯玉米居中。
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淀粉类型不同。
糯玉米中90%以上都是支链淀粉,这是它吃起来软糯可口的原因,但是支链淀粉水解的速度快,容易被消化吸收,升糖快。
而相较糯玉米,甜玉米中的淀粉主要是直链淀粉,水解速度慢,升糖相对较慢。加之甜玉米的水分含量也更高,也进一步降低了对血糖的影响。
从升糖指数来看,水煮甜玉米的升糖指数是55,属于中等GI的食物,比米饭、馒头(两者升糖指数85左右)低得多。
3、糖尿病人如何吃玉米
玉米的膳食纤维含量是精米白面的六七倍,并且富含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是很不错的主食选择。
但是知道哪种玉米对血糖影响最小还不够,吃的方法也很重要。
从植物学角度,玉米粒可以分为种皮、胚乳、胚三部分。影响血糖的主要是胚乳,具体来说,是胚乳中的淀粉和糖。而维生素、矿物质主要存在于胚芽之中,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种皮。

很多人吃完后玉米棒上留下了许多淡黄色的小芽,这些小芽,其实就是玉米最有营养的精华——胚芽。
它的重量只占玉米粒的11%~14%,但脂肪含量却占84%,蛋白质占22%,矿物质占83%。
所以,在吃玉米时要把胚芽啃干净,因为这才是整个玉米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从营养角度来看,完整的玉米粒最有营养,对血糖也最友好。
相比之下 ,玉米糁、玉米面、玉米片对血糖 的影响会更大一点。
- 玉米糁
跟完整玉米粒相比,玉米糁的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含量较低。对糖尿病人来说,玉米糁仍然属于低GI食物,比大米白面的升糖指数低,颗粒越大,对血糖越友好。
但要注意,不要煮的时间太长,否则其中的淀粉糊化之后,升糖指数会升高。
- 玉米面
市场上的玉米面可分为脱胚玉米面和全玉米面,后者含一定的玉米胚芽,营养更好 ,建议首选全玉米面。
- 玉米片
市场上的即食玉米片是把玉米粉挤压熟化、切片、焙烤后制成,营养流失比较多,升糖也快,并不适合糖友。如果一定要吃,最好选择没有添加剂的原味玉米片,并且控制好量。
另外,即食玉米糊和爆米花在制作时会使淀粉糊化,升糖更快,糖友最好不吃。
从控糖的角度,最适合糖友的玉米吃法依次是,整根玉米、玉米粒、玉米杂粮饭、玉米碴、玉米饼、玉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