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堂邑镇:特色种植叩响致富之门
大白蒜成了“摇钱树”、鲜玉米成了“钱串串”、小葫芦成了“金娃娃”……近年来,东昌府区堂邑镇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立足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大白蒜成为农民致富宝
8月5日,花园村村民骆子忠正在自己家里装车去卖蒜,别看这些蒜个头不大,可现在也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每斤能卖4.6元,亩产值达7000余元。在花园村,像骆子忠一样的种植户不在少数。
近年来,堂邑镇发展大蒜种植,发挥地理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发动本地及外地种植大户形成专业种植合作社,以此来辐射带动其他农户种植大蒜。目前堂邑全镇已发展大蒜种植基地10处、总面积18000亩。
小葫芦种出农民新生活
堂邑镇种植葫芦已有30多年的历史,而今年与往年情形大有不同。一是种植的新品种文玩葫芦样式多,二是新发展的天津小长把800多亩。全镇葫芦种植面积发展到4000余亩,亩平均产值达2万元。
近年来,堂邑镇把发展葫芦产业作为强镇富农的特色产业来抓,成立堂邑镇葫芦合作社,注册了“中国葫芦第一村”。在品种引进上,大力发展三庭、中号、手捻等新品种。同时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新打机井10眼,挖排水沟3000多米,确保葫芦旱能浇水,涝能排水。
糯玉米种植催生大产业
连日来,刘庄村的群众抓住有利时机,在地里抢收鲜玉米。种植户袁俊民告诉记者,“我种植的规模并不大,可这一亩地的糯玉米,今年可带来近3000元的收入。”种植户刘老汉说,“现在镇里有很多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群众扩大种植面积,我们发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据了解,该镇糯玉米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要求种植,有效控制农药、化肥残留物含量,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安全化。采取农企对接“市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产品主要销往天津和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