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30多年的傣家玉米,产量之低,全国都少见


知道不大,没想到这么小!
这就是今天我们发掘到的——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拇指玉米。

物如其名,可爱的讨喜模样,小巧得像“未成年”,却已有高达百年的种植历史;
还是当地特有的、稀有的老品种玉米,非转基因,产量之低。

为保留颗粒的鲜甜与糯劲,从采摘到真空包装全程4小时内完成,最大限度保存鲜度。

吃起来十分懒人友好,简单的蒸煮或叮热后,不出10分钟就能吃到一口香香糯糯。

1%
[ 嘘,90%没吃过 ]
它属于少有的,能把口感、味道组合出层次的玉米:个头小巧,颗粒感却很饱满。
比之前热卖的「花糯玉米」更显鲜嫩。

入口Q糯无渣,没加糖,却带着一股天然的玉米清甜。除此以外,香气也非常浓郁;
加热时,甜丝丝的玉米香夹杂其中,香气顿时飘满房间,余韵也很绵长。

能做到这些,是因为它出自中国糯玉米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种出的小包谷,每个都尤其突出香、甜、糯,实力早就碾压其他地方的玉米了。

2%
[ 30年,遗失的美好 ]
有一系列玉米原始性状的拇指玉米,这些年在版纳几近绝种。

产量低、耗工大、种植要求高,无法量产的玉米,在80年代后期被其它高产杂交玉米品种所取代,市场上几乎看不到它的身影,更一度失种近三十余年。

3年前的意外发现,拇指玉米才能再次回归人们的视野。

由于拇指玉米的特殊性,基地采用“梯次种植,梯次成熟,梯次采摘”的方式,确保玉米的种植和品质。
原始露天种植,不人为催熟。

200多亩的玉米地,实施不同批次的收割:
这样的拇指玉米才能在持续供应的同时,避免减少虫口、变质的现象。
3%
[ 热带雨林,0干扰 ]
云南西南部、中缅边境。
这里热带雨林丰富、气候温暖湿润,水源丰富且优质。

意味着玉米能更好地成熟
——糖分和直链淀粉的生成能促使玉米获得香糯+弹韧的口感。

先天条件好还不够。
在地里容易飞花变种的拇指玉米,不能与其他玉米混种。所以有它存在的地方,周围环境一定要干净且纯粹。

再维持低密度的种植环境,每一杆只保留四个玉米,让玉米聚集更多风味,以山谷溪水浇灌,用农家肥。
自然成熟的拇指玉米,0添加甜味剂、0防腐剂,完全来自无农药无化肥的原生态种植。

4%
[ 0添加,山泉蒸熟 ]
好的玉米,人工采收不稀奇。

新鲜的拇指玉米,从采摘到成品过程4小时内完成,高效真空锁鲜,最大程度保留玉米的鲜度和本味的香、甜、糯。

经过挑选后的玉米,逐个去壳、去须、切头;采用傣族传统工艺蒸制,而非机械或普通蒸煮。

进口食品级真空袋,高压高温蒸煮灭菌,确保运输途中不变质,不变味。
每一口都是纯粹玉米原香。

5%
[ zui小的玉米,原始 ]
作为目前已知个头zui小的玉米,既比不上水果玉米的甜,也比不上黏玉米的糯。
产量贼低,价格也不便宜。

可它是西双版纳玉米最原始的风味,甚至是当地人一吃就放不下的,难以忘怀的味道。

蒸煮时香气扑鼻,入口清甜滑糯,嚼后籽皮细腻无渣。吃起来毫不费力,所以老人儿童都可以放心食用。

早上来不及吃饭时,下午去健身房不敢吃高热量的食物时,或是夜晚每个需要安抚肚子的时刻
——兼具健康、饱腹、低热量的理想代餐,就是一根可爱、方便的拇指玉米...
嚼着嚼着就饱了!

TIPS:不管有多少人说好吃,也总会有人说普通:玉米有个体差异,人一样也有口味差异。
甜度会随批次有所不同,但软糯的口感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