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的智慧:精通二次追肥,掌握施肥秘籍,助力玉米茁壮成长

咱们都知道,种地就像养孩子,得细心照料,营养得跟上。玉米这家伙,生长期长,胃口也大,光靠播种时那点底肥,到了中后期啊,它就开始喊饿了。这时候,二次追肥就像是给玉米娃娃们加餐,补充能量,让它们有劲儿继续往上窜,籽粒饱满,产量自然就上去了。
不是说随便哪天去撒把肥就行的,得瞅准时机。一般来说,玉米长到膝盖高,也就是六七片叶子的时候,差不多就是第一次追肥的好时候了。这时候追肥,能促进玉米苗壮实,根系发达。而到了大喇叭口期,也就是叶子像个大喇叭一样展开的时候,就该进行第二次追肥了。这时候是玉米最需要营养的时候,追肥效果最明显。

施肥还得看天吃饭,晴天无雨的日子最好。雨前施肥怕雨水冲走养分,雨后施肥又怕土壤板结,肥料渗透不进去。所以,选个晴朗的早晨或者傍晚,土壤微湿,这时候施肥,肥料能慢慢渗透到土里,被玉米根儿慢慢吸收。
二次追肥,咱一般用的是氮肥为主,因为这时候玉米主要是长叶子、长秆子,需要大量的氮素。尿素、碳酸氢铵这些都行,但记得要买正规厂家的,别贪便宜买了假肥,那可就白忙活了。如果条件允许,加点复合肥或者钾肥也不错,能让玉米更抗倒伏,籽粒更饱满。

开沟施肥,这是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玉米行间开个小沟,把肥料撒进去,然后覆土盖上。这样肥料不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减少挥发和流失,利用率高。穴施,对于缺苗断垄的地方,可以采用穴施的方法,直接在玉米根旁挖个小坑,放点肥料,再盖上土。这样既能补充养分,又不影响其他玉米的生长。叶面喷施,对于一些微量元素肥料,比如磷酸二氢钾,可以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直接让叶子吸收。这种方法见效快,但持续时间短,适合快速补充营养。
施肥不是越多越好,得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的长势来定。一般来说,每亩地追施尿素15-20公斤左右就差不多了。如果土壤肥力好,玉米长势旺,可以适当少施点;反之,则要多施点。施肥过量不仅浪费,还可能烧根,影响玉米生长。

施肥后,如果天气干旱,得及时浇水。水肥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但浇水也不能太多,以免造成涝害,影响根系呼吸。施肥后,杂草也会趁机疯长,得及时除草。同时,松松土,让土壤透气,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施肥后,玉米长势好,也容易招虫子。得经常到地里转转,看看叶子背面、茎秆上有没有虫子或者病斑。一旦发现,要及时打药防治,别让小问题变成**烦。
如果家里有条件,可以收集一些畜禽粪便、草木灰等农家肥进行堆肥发酵。发酵好的农家肥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不仅能提供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在二次追肥时,可以适当掺入一些农家肥,效果更佳。
长期在同一块地上种玉米,土壤中的养分会被逐渐消耗掉。因此,建议实行轮作换茬制度,比如玉米-大豆-小麦轮作等。这样既能保持土壤肥力,又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很多乡亲急着收玉米卖钱,但往往忽略了玉米的后期生长潜力。其实啊,玉米成熟后还有一段时间可以继续积累养分和干物质。因此,在不影响下一季作物播种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晚收几天,让玉米充分成熟后再收割,这样产量和品质都会更好。
乡亲们,种玉米这事儿啊,说简单也简单,无非就是播种、施肥、浇水、除草、防病治虫这么几步;但说难也难,每一步都得用心去做,不能马虎大意。特别是这二次追肥,更是关乎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感谢阅读,文中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由于南北差异大,种菜一定要以当地气候为准,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也可以关注【34生活】,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