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鲜食玉米种植技术
日光温室鲜食玉米种植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高鲜食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将设施大棚种植产业与玉米栽培有效结合,通过人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满足玉米植株的生长需求,保证鲜食玉米能够促进上市销售,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益,同时也能够满足一年四季有鲜食玉米供给的需求。

、1 选种
因为鲜食玉米的生产季节、种植茬口、自然气候、土壤以及栽培等条件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在选择品种的时候,除了要将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等因素考虑在内,还需要将其商品性和市场需求性考虑在内。通过对引进的几个鲜食玉米新品种进行分析,从中选出了适宜于当地栽培的糯玉米新品种,包括:富友FNL80,香甜糯868,香甜糯9 号,源糯1 号,天润糯1 号,香甜糯1 号,香甜糯3 号,垦白糯2 号,紫玉糯839,金玉糯856,白玉糯909,瑞糯260,航玉糯8 号。

2 种子处理
由于受遗传机制的影响,鲜食玉米种子中的淀粉含量较少,而且干枯,所以在种子发芽和幼苗3 叶期之前,不能很好地提供自己所需要的养分。所以,要确保高产,在播种之前,一定要对种子进行处理,通常采用晒种、选种、种子包衣、药剂浸种等方法。
2.1 晒种处理
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将种子晒干,通常持续2~3 天,以增强种子的活力。
2.2 种子的选择
在晾晒的过程中,将其中的裂粒、虫蛀、霉烂等杂质去除,挑选出结实的,按照籽粒大小进行分类。

2.3 包衣处理
可以使用由助剂、成膜剂、微肥、农药等配制成的乳糊状的种子包衣剂来对种子进行保护性处理,以防止苗期的病害和害虫为害,达到苗全苗齐的目的。但应指出,经覆膜处理的幼苗在萌发后,被间除的幼苗通常残留有药物,不宜作为青饲用。
2.4 药物浸种
为了抢墒播种,缩短育苗周期,可以先用0.2~0.3%的KH2PO4 溶液将种浸泡7~10 小时,当种子吸收足够的水分后,将其取出并晾干,之后在温度控制在28~32℃下对其进行催芽,当种子的胚根平均露出0.5 cm 时,就可以播种了。


3 培植健壮的秧苗
3.1 苗床处理
选择与大棚地相邻,排水良好,地势高,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块。苗床宽度约150 cm,床面15~20 cm,施用45~60 kg/m2 的腐殖质,并用拖拉机进行旋耕,以保证土壤肥力均匀。
3.2 制作营养钵
制作营养钵之前前,要对营养土进行浇水,并用薄膜进行24 小时的覆盖,以保证土壤的湿润;也可以把培养土磨成细粒,过筛后,放进营养钵里。如果是用塑料软盘培育,一般是将草炭和珍珠岩混合(体积比为2:1),混合均匀,浇上足够的水,然后装在育苗盘里。

3.3 精量播种
播种要及时,两层薄膜的种植可以在二月底到三月上旬进行,而覆膜的种植最好在三月中下旬进行。在山区,随着海拔的上升,可以将种植时间延后,通常在温度达到10℃以上的时候,才可以进行覆膜种植。夏播时应注意避雨,秋播时应注意在“寒露风”来临之前进行抽雄传粉。种植时,先将大、中、小的种子按一定的顺序分别播下,每个营养钵播种1 颗,并用喷洒器充分浇水,再把1 cm 厚的过滤好的细土洒在营养钵上。

3.4 覆膜育苗
在春季播种时,采用大棚覆膜保温,夏季播种时仅用大棚覆膜。在移栽前不要拆开薄膜,以保证出苗前薄膜的温度为20~30℃,同时保证床的土壤是湿润,出苗之后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将薄膜撤掉。在大棚内温度达到30℃以上时,可将大棚内的地膜两端打开,使其透气散热,并在前期对床内土壤进行适当的浇水。一砸钱白天将大棚内的地膜打开,以达到冷却和炼苗的目的。当幼苗生长到两叶一心到三叶一心时,就可以进行移栽了,可促进幼苗的恭喜萌发,缩短缓苗周期。

4 种植地翻耕处理
选择肥沃、疏松、排水性和渗透性好的田块,距离一般玉米地300 m 以上。早春茬玉米地,可在冬天进行深翻,并在收割完玉米后,用手推车将玉米地翻至25~28 cm 深,这样可充分利用冬天的积雪和温度较低的土壤结冰。二月用拖拉机翻土一次,翻土一次,以保持土壤水分。在播种之前,要通过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检测,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案。通常,中性土壤,pH 值6.5~7.0,肥力中等,需要使用有机肥45 t/hm2,或者尿素240~270 kg/hm2、P2O5 90~105 kg/hm2、K2O 22~24.0 kg/hm2,硫酸锌15 kg/hm2。将底肥均匀地撤施到田中,并重新旋耕一次,将还没有腐烂的前作根茬全部清理干净,按照120 cm 的宽度,开沟整厢,厢面宽度为80 cm,保证在下雨之后,在田间不会出现任何的积水。

5 科学定植
5.1 定距移栽
实行宽、窄行栽植。每个厢面种植两行,行距40 cm,根据品种的特点确定株距,通常为27~31 cm,种植密度为52500~60000 株/hm2。
5.2 保持栽植方向一致
在大棚条件下,为了提高大田的通风、透光和均匀的株间光照,在栽植时,应将秧叶的伸长方向与行向垂直,以减小株间的叶片对鲜穗花丝的遮蔽,从而提高雌穗的授粉率。
5.3 覆盖土壤
鲜食型玉米秧苗的根部都扎根于养分团中,移植时应用细沙将养分团紧紧覆盖。为了增加幼苗的存活率,种植后要及时给幼苗浇水。

6 大棚管理
6.1 苗期温度控制
苗期要将大棚的温度控制在30℃以内,避免幼苗生长不良,正午时要尽可能的将通风系统开到最大,增加空气流通。在授粉期间,平均气温要保持在21~25℃,这样才能促进抽雄、开花和结实。在温室内,可根据不同的播种时期、不同的通风时间,对温室内的温度进行控制。
6.2 施肥
鲜食玉米生育周期较短,按照其需要的肥料的特点,追肥的原则可以是:轻施苗肥、巧施茎肥、重施穗肥、酌情施粒肥。氮肥以尿素为猪,按亩20~25 kg 施用,包括10%的苗肥、15%的茎肥、60~65%的穗肥和10~15%的粒肥。抽雄期结束后,连续3 次使用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片喷洒。因为温室玉米不能接受自然降水,因此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强化水分管理,尤其是在抽雄之前的10 天到开花之后的20 天,是关键需水阶段,要确保足够的水分。

6.3 病虫害的控制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粗缩病、青枯病、纹枯病、叶斑病和锈病等。害虫以地老虎,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等为主。要想生产出安全、无公害的鲜食玉米,病虫害防治的策略是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在收获前25 天内禁止使用农药。
6.4 去雄及人工授粉
当雄穗露出顶端时,可采取隔株、隔行摘除,以保证养分向雌穗的集中,但摘除的数量不得超过温室总株数的二分之一。为降低光秃率,提高玉米的产量,提高玉米的经济效益,要做好人工授粉工作。

7 适时收获
7.1 收获条件
鲜食玉米适期采收的标准是以籽粒含水量为基础,通常情况下,甜玉米籽粒含水量在700 g/kg 左右为适宜,糯玉米籽粒含水量在580~630 g/kg 时进行采收。不过不同的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需要根据品种特性来确定。

7.2 采摘期
鲜食型甜种中的特甜种,在授粉后第20 天收获,普通甜种则提前2~5 天收获,而强化甜种则可以在授粉后第18~23 天收获。一般情况下,糯玉米的新鲜穗粒数以24~26 天为宜。
综上诉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各位种植户朋友参考学习,如果大家有更专业的知识愿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帮忙转发,点赞,关注一下笔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