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字”诀种好再生稻 一种两收实现“吨粮梦”
我县农业部门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总要求,着力加快适宜水稻品种推广和筛选,加大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力度,近年来再生稻种植技术已慢慢成熟。

近日,在蔡岭镇杨湾村再生稻示范点,省农业专家对1000余亩粳稻“甬优4949”、“甬优4149”再生稻进行机播机收测产。专家现场随机选取三块稻田进行测定,经过现场机割、除湿、专家组评议,测量结果显示再生稻首季干谷亩产平均达到688.7公斤。

邹国兴
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三块田的平均产量是688.7公斤,比去年的长势很好,增产了40多公斤,这种头季加再生的种植模式非常有前景,值得大力去推广。

再生稻是在收获一季稻谷后,在稻桩上萌发再生芽,在不需要整田育秧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再收获一季稻谷的高效稻作模式。
省农业科学院博士 邵彩虹
我们在水稻割完之后,它每个节的位置,每个上面都有一个腋芽,这个腋芽在我们第一季的时候,它是处于休眠状态的;那么我们头季收完之后,腋芽就会再次萌发、成穗,也就我们俗称的种一次、收两次,一种两收,这是我们再生稻的栽种的、丰收的原因。

邵彩虹博士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再生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的农业专家,多年从事再生稻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研究。她介绍说,种好再生稻的诀窍就是做到“优、早、足、干、低、控、迟”七个字,选择强再生力 “优”质水稻品种,头季“早”播培育壮秧、“足”苗建丰产群体、土壤适“干”收割减损、头季“低”桩收割促穗大穗齐、再生季肥水综合调“控”促发增穗、再生季“迟”收丰产增效。

再生稻模式具有 “一种两收”、“四省”(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四高”(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率高、土地利用率高)及米质更优、绿色安全等特点。
市粮油站站长 沈福生
再生稻是种一次、收两次,它是一种节本增效的生产方式,每亩能够节约成本比双季稻要减少300块钱,但是现在的产量,双季能够达到1000公斤。
再生稻能够有效解决双季稻劳动力短缺和人力成本大幅度攀升问题,对调优粮食生产结构和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稻谷总产的一个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