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科院
本文摘要: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2013年林业领域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于11月28—29日在北京林业大学开会,国务院学位办涉及部门。 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2013年林业领域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于11月28—29日在北京林业大学开会,国务院学位办涉及部门。30名院士、教授和专家,169名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24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论坛
本文摘要:木塑复合材料是近年蓬勃发展并很快发展的环保新材料。以1998年中国林科院在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人月立项为起点,中国木塑行业内引外联兼收并蓄,经过20年磨砺,大大发展壮大,连结在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多达2000家,年度总产量相似300万吨,其经销总量、消费总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是国内制造业中为数不多需要与发达国家同仁平起平坐的产业。 木塑复合材料是近年蓬勃发展并很快发展的环保新材料
3月10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中心(以下简称鉴定评价中心)在中国林科院揭牌。鉴定评价中心将为国家林草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发掘利用,提供全面、系统、完整的技术支撑,推动我国林草种业的高质量发展。 成立鉴定评价中心是国家林草局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林草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7月17日,2018年第十届中国木结构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漠河市举行。论坛以“木结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中国木竹结构学术界和产业界著名学者、专家和业界精英,围绕国家政策、科研动态、标准与认证、行业应用等多个维度,共同探讨中国木竹结构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与行业升级战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印发对发展木结构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抗虫杨树新品种,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该项科研成果是以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韩一凡研究员所带领的团队完成的,韩一凡研究员也因此被国际名人传略中心认为“在20世纪这100年中,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的科学家”而被载入史册。从1994年至2010年,韩一凡研究员共出版专著4部,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论文46篇;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6项,其中多次获得林业部科技进步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被林科院评为巾帼建功标兵。在与国外的交流研讨中,她的实验室被推向了世界,是为我国和国际杨树育种、林木生物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8月11日,辽宁省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宁在会议上提到了“协同创建国家公园”。 日前,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到城市副中心调研检查环球主题公园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
滨州世旭塑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是一家专业从事新型绿色环保塑木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工程设计、承揽、服务的民营高新科技企业。 公司以中国林科院木材研究所与东北林业大学等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充分利用无棣周边丰富的植物纤维资源(秸秆)和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变废为宝,项目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2012年工业转方式调结构10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是无棣县重点鼓励和扶持项目。 公司总占地100亩,已建成加工车间四座、建筑面积24000m2;办公楼一座、建筑面积2304m2;综合楼一座、建筑面积4023m2,其中研发中心一座,建筑面积1341m2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暂行办法》以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公开招聘工作有关规定和要求,中国林科院热林所复试工作安排如下: 根据《关于公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事业单位2023年度第一批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通过资格审查人员名单及取消岗位招聘情况的公告》,进入复试人员名单(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如下: 复试采取线下现场专业笔试和面试的方式,均采用百分制。对于路途较远且有特殊原因不能到场考试的考生经申请批准后可采取同步线上腾讯视频会议方式进行笔试和面试。 2.面试:进入面试的笔试成绩需不低于60分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鼓励和引导研究生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有所创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根据《中国林科院优秀毕业生评选实施办法》,我所将于近期开展2016届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成立“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小组” 成立本单位“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小组”,评选小组由本单位负责人、研究生导师代表、研究生工作负责人和学生代表等组成。负责本单位优秀毕业生的申请组织、初步评选等工作
杨光,理学博士,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森林防火专业委员会委员。2010年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1年加拿大北方林业中心、阿尔伯塔大学公派留学1个月,2013年韩国江原大学公派留学6个月,2015年中国林科院博士后出站,现主要致力于林火生态与管理方向的研究。近五年来,先后主持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十三五”、“十二五”、“十一五”、“948”、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林业局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登记8项,行业标准1项;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