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等化
据南非商业科技网站报道,南非工会大会(Cosatu)正在与南非政府就扩大最低工资实施范围展开讨论,以促使实现所有部门最低工资均等化,包括在扩大公共工程和社区工作计划中被雇佣的工人。南非政府于今年3月1日将全国最低工资标准上调6.9%至每小时23.19兰特,此次调整并未为特定工人群体提供例外情况,家庭工人和农场工人最低工资标准同样被设定为每小时23.19兰特。然而,在扩大公共工程项目计划中被雇佣的一部分工人仅能获得每小时12.75兰特,该项目为南非政府、承建商或其他非政府组织提供临时或持续服务,其工作性质或类型被视为历来没有提供全额工资的“临时性”
《湄潭县美丽乡村标准体系》县级地方标准,经两年多时间的编写现已完成编制任务。《湄潭县美丽乡村标准体系》的编制,填补了湄潭县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一项空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规范性的管理标准,对于湄潭县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福建省政府近日印发《福建省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医改实施情况纳入政绩考核体系。 福建提出,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地区医改任务完成情况负总责,是本地区医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医改实施情况将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各级政府要建立政府投入长效机制,将医改所需政府投入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及时落实到位
充分发挥中小银行的地缘、人缘优势完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渠道将有效化解农村市场主体融资难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解决资金问题。总书记强调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实现这一要求金融创新应发挥重要作用
10月25日,记者从贵州省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在2013年6月底前,全省将有200万户边远农村群众通过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看上电视、听上广播。 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于2011年初开始启动的一项公益性工程,主要是利用直播卫星技术,在边远农村地区开展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 贵州省“户户通”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在全省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四位一体”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新体系,基本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在贵州省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农村地区和服务对象全覆盖、户户通
为促进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共享与应用,全面落实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我镇联合卫生院,为辖区内居住六个月以上的非溧阳户籍居民免费建立统一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实现流动人口健康档案的迁入迁出,保持档案的连续性,确保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一致性,全面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档案的质量
新京报快讯(记者李玉坤)近日发布的《城镇化蓝皮书:中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报告(2016)》提到,“人地挂钩”政策如当前这样局限于行政区内,大量从偏远地区转移来的农民工“无地可挂”。 《城镇化蓝皮书》由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国家行政学院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其中提到,当前,由于进城农民工普遍没有获得城市本地户籍,使得其无法获得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蓝皮书指出,目前户籍制度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
8月28日下午,足彩胜负14场委书记余国平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 会议强调,全区各级要认真学习领会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切实把省委全会精神转为扎实有效的具体行动,围绕省委推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进足彩胜负14场“五大行动”。 会议指出,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足彩胜负14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足彩胜负14场总书记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作出进一步部署
本文摘要:记者昨日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得知,今年以来,按照国际化、均等化、标准化、社会化总思路,采行建设、提高、引入、合作等多种模式,该实验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较慢前进。目前,该实验区已完成中小学、社会福利机构、文物保护、医疗卫生设施、体育设施等5个专项规划初稿,年内力争已完成全区市民服务中心体系规划,并开工10个邻里服务中心。 据报,今年上半年,实验区总计已完成社会事业总投放3.14亿元,同比快速增长92%;其中财政投入2.76亿元,同比快速增长30.48%
◎ 为各类人群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 记者8月4日从省体育局获悉,我省“十四五”期间将推进全省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建设,到2025年,建成省、市、县(市、区)三级科学健身指导中心121个,形成以各级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中心为骨干,覆盖全省城乡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便捷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让科学健身成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习惯。 “十四五”期间,各市、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依托现有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建设科学健身指导中心。通过常态化运行,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开展国民体质检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为不同年龄段、各类人群提供科学健身方案;建立体质健康管理档案,为群众提供体质检测、运动能力和运动风险评估,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形成体质检测、健身方案、健康管理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