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
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合作,基于无定形金属有机框架开发出一种新剂型,可实现酶分子的细胞内高效递送和催化,在单细胞水平上实现细胞代谢产物的原位检测。该工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纳微颗粒为生物剂型工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讲概况:李和兴,上海电力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Appl. Catal. B副主编、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全国光催化专委会副主任、全国催化专委会委员、全国环境化学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开展绿色催化和光催化环境净化的研究
研究生院 研究生导师 招生与培养 研究生会 暑期训练计划 奖学金项目 来访参观 博后工作站 心理咨询信箱 ☆研究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何新建实验室专注植物表观遗传研究,主要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材料,运用遗传学结合蛋白、生化和基因组学研究方法,鉴定控制植物染色质修饰形成的重要蛋白或蛋白复合体,并研究其在染色质状态调控、基因表达以及重要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实验室的以往的系列工作发现了植物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组分,揭示了其分子机制,相关文章发表在Nature Plants EMBO J. Plant Cell Nature Commun.等国际主流期刊。目前,由于课题需要,招聘分子生物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后和技术员各两名
11月20日上午,应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贺超英研究员在生物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植物EJC核心基因的功能与进化的研究”的报告。学院部分教师及百余名研究生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院长余国营主持
借助于本课题组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合成分离鉴定金属有机化合物这一特色优势,首次分离鉴定了钌和铑催化的C-H/N-H与炔烃氧化环化反应催化循环中的全部三个关键反应中间体,并研究了其转化反应,明确地揭示出相应的催化反应机理;较为系统地考察了桥连双茂型双核金属化合物在活化不饱和有机小分子以及催化聚合反应中的协同效应;同时,在反应机理的研究基础上,开发出多个高效的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官能团化新反应。目前已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CS Catal. Chem. Commun. Org. Lett.,Chem. Eur. J.,Adv. Synth. Catal.J. Org. Chem.,Organometallics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SCI他人引用1000多次。在国内学术交流会议上做学术报告4次
唐瑜,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甘肃省领军人才。现任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配位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
11月20日上午,应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贺超英研究员在生物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植物EJC核心基因的功能与进化的研究”的报告。学院部分教师及百余名研究生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院长余国营主持
报告人简介:中国人类蛋白质组学理事会(CNHUPO)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特聘专家,人才计划项目 人选,景杰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教授;程仲毅博士主要致力于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如何助力蛋白质修饰依赖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在Cell、Mol Cell、 Nature Commun等国际利名期刊发表论文60 篇,引用3000 余次;本次报告将从植物中重要的蛋白质修饰类型出发,包括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乳酸化和巴豆酰化等新型酰化修饰,探讨它们在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作用和机制,介绍这些修饰如何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性。
刘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3d彩票正版藏机图牛彩无机化学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近年来,在MOFs的合成、结构以及有及有机催化方面开展了较多的工作,具有扎实的工作基础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近几年,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身份在J. Mater. Chem. A Chem. Commun. Inorg. Chem.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
嘉宾简介:仝海杰于2011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12年5月-2014年7月在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课题为低温电动态平衡技术的开发及应用。2014年7月至今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其主要研究课题为大气污染物与肺部流体间的多相化学反应及毒理性评估,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气溶胶的相态、气候及健康效应。目前仝海杰博士已在Atmos. Chem. Phys. Chem. Commun. Phys. Chem. Chem. Phys.等杂志发表论文11篇 其中第一作者的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