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
剪花样、粘灯皮、定造型,1月10日上午,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道邮科院社区活动中心里十分热闹,原来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大红灯笼巧手做·喜气洋洋‘廉’味足”的手工制作灯笼的活动,居民们通过手工制作灯笼,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同时欢庆春节,把快乐传递。 “灯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元素,也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云林县历史建筑“西螺张廖家庙--崇远堂”是云林诏安客家族群重要的宗祠及精神信仰中心,主体建筑于1926年,距今已有88年历史,因年久失修,为保存维护珍贵的文化资产,延续诏安客家文化,县府投入了3千多万进行修复,是“崇远堂”创建以来最大规模的主体建筑修复工程。 文化处长刘铨芝表示,为了提供民众深入了解台湾传统建筑及诏安客家文化的机会,县府特与主持修复计划的建筑师郭俊沛、承作厂商以及工事纪录团队(成大研究发展基金会),合作举办深具教育意义及文化推广的修复工地现场展。 目前崇远堂仍完整保存彩绘名匠柯焕章、剪黏匠师廖伍及石匠蒋氏匠师的作品,这些匠师的珍贵作品在台湾的建筑史占有一席之地,在专业修复人员的引领下,让民众能贴近这些经典之作,令人大开眼界
把看到心仪的手袋款式,提供图片或者照片给我们。 度身订制的课程。每个完成作品是独一无异, 可依自己喜好、习惯,决定手袋大小尺寸、 颜色和细节,例如肩带阔度、长度、内格⋯⋯ 把你心中的构思、设计、款式等概念, 加上我们专业角度分析、提供意见并绘制设计图样, 完成设计图后,会找出设计和结构平衡点, 七十年代,家族在九龙城经营鞋厂,制鞋工序繁多, 每个步骤,无一不依赖人手
2022澜湄合作国际设计大赛主题为“编织未来”,设立海报设计和竹藤编织两个竞赛单元,鼓励参赛选手怀抱对澜湄合作的美好信念,通过海报设计和竹藤编织体现柔韧(Flexibility)、质朴(Simplicity)、坚固(Solidity)的艺术品格,展示澜湄各国人民巧手编织梦想,奋斗改变未来的合作精神,彰显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合作创新、发展、共享的远大愿景。 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大赛得到了各高校师生及设计团队的积极响应与参与。投稿期间,组委会收到大量来自国内外参赛者的投稿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精品频出,充分展示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文明的文化传统和艺术成就,更是澜湄六国在澜湄合作框架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具体体现
近一个世纪前,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于1920年代初涉美国市场。1930年代后期,全赖克劳德•雅宝(Claude Arpels)与路易•雅宝(Louis Arpels)敏锐的商业触觉,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认真调整策略以适应新世界的市场。 1939年参加世界博览会之后,世家分别于1940年及1942年在棕榈滩(Palm Beach)和纽约著名的第五大道(Fifth Avenue)744号开设精品店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的民间刻纸艺人张翠梅,凭借一双巧手,用中华传统“非遗”技艺创作出了一幅幅主题刻纸作品,借此表达对北京冬奥会即将到来的喜悦之情。 12月4日,来到张翠梅家,就像走进了一个小型的刻纸艺术馆。大门的走廊、客厅的墙壁上都可以见到张翠梅的作品
这部《孟克斯人(原声版)》的故事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孟克斯人(原声版)》的拍摄场景也是让人念念不忘,《孟克斯人(原声版)》的台词对话更是语出惊人。这部影片是由导演未知执导的爱情,拍摄于1929年,并于美国地区上映,上映后线上线下谈论的都是这部《孟克斯人(原声版)》的故事,《孟克斯人(原声版)》的片头曲,《孟克斯人(原声版)》的片尾曲,还有《孟克斯人(原声版)》的背景音乐和演员台词。《孟克斯人(原声版)》以英语语言的形式呈现给大家,最终成了一部好看精彩的影片
近日,随县妇联广泛发动“爱心妈妈”积极参与“恒爱行动——为留守儿童送温暖”公益活动,以编织“爱心毛衣”“爱心马甲”“爱心围巾”的方式,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 “恒爱行动”是在全国妇女联合会的指导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恒源祥集团共同发起的一项旨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全国性公益慈善活动。该活动由恒源祥集团免费提供毛线,由各地妇联发动、组织、寻找“爱心妈妈”为留守儿童编织“爱心毛衣”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和动手能力,增强学院学子绿色低碳环保意识,3月12日,人文与管理学院于仓山校区3-209教室、福清校区人文阅览室同步举办“春风如约至,巧手创万象”植树节粘土手工制作大赛,此次活动由学院辅导员担任评委。 本次大赛以植树节为契机,以“眼中的大自然”为题,经过初赛的报名遴选,仓山、福清两个校区共22个团队到达活动指定教室进行现场创作。活动当天,工作人员首先为同学们讲解了黏土制作的基本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不知大家是否有相同的经验,每回到日本游玩,总会被转角巷弄的餐厅橱窗所展示的料理模型深深吸引,几可乱真的美食模型光是看着就足以让人垂涎欲滴,不过若是转化成针黹刺绣,是否还会有相同的效果呢?看看这位日本刺绣艺术家精雕细琢的作品,答案想必是肯定的! 来自日本的刺绣艺术家ipnot,同样以“食”为创作素材,通过一双巧手一针一线的绣出各种“微型美食”,之所以称为微型美食,主要是因这些看似栩栩如生的食物作品,竟都是在约5元硬币大小的范围中进行刺绣创作,不只十分考验针绣绝活,更得要有充足的专注力、耐力以及眼力。 小时候即对艺术绘画十分感兴趣的ipnot,受到擅长刺绣的奶奶耳濡目染下,进而开始一连串美食、生活小物等主题刺绣创作。目标是做出500种微型刺绣作品的她,借由法式刺绣工法和500种不同色彩纱线,细腻勾勒出豚肉拉面、握寿司、番茄以及红豆铜锣烧等令人食指大动,又带有精致优美工法的手创作品! 尽管这些作品皆为在平面绣布上的创作,然而却拥有如立体创作般的效果,如同作画一般,ipnot在创作时会先考虑角度、画面构造,并搭配着光泽度不同的纱线,好达到忽明忽暗的光影效果,让作品在眼前活灵活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