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
国际商学院国际金融系成立于2014年。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8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10人。国际金融系从2015年开始招收计划内金融学(中外合作)专业的本科生,该专业是华南师范大学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合作举办的本科教育项目,该项目全部专业课程采用全英或双语授课,授课教师由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和阿伯丁大学商学院共同选派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在银行管理理论基础上,结合国际与国内银行业的管理实务与经验,系统研究商业银行业务与风险管理技术与工具,研讨银行健康发展范式的一门金融核心课程。课程旨在培养适应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具备理论高度、实践能力、家国情怀、职业操守的金融专业人才。 课程的四大培养目标是:1.掌握银行管理理论与工具;2.掌握综合运用银行管理技能解决银行实际问题的能力;3.了解银行管理研究前沿,培养金融创新思维
职 位 : 校长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协理副校长(学生事务);逸夫书院院长;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管理学理学硕士项目主任、公司治理和股权激励研究中心主任 王丛博士现任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他于2007年获得美国范德堡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此前分别于2002年获得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1999年获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士学位。在加入深高金之前,王教授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也曾在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任副教授并获终身教职
为提高会计学院学术影响力,助力青年博士申报国家基金,会计学院2023年第2期锦湖教师论坛于3月7日在崇德楼412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由会计学院院长赵立彬教授主持,会计学院副院长周磊教授及青年博士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国家基金申报评审会”,邀请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杨国超教授
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副教授。1990 年至今,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任教。先后兼任科华恒盛、索凌股份和科拓电子等多家公司独立董事
现职:国立中兴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 经历:国立中兴大学财务金融系/所主任、国立中兴大学会计学系/所主任、静宜大学会计学系/所主任、上市、上柜公司独立董事 专长:盈余管理、企业评价、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投资人及银行通常很在意财务报表上的盈余数字,因为盈余往往代表公司经营绩效,进而影响红利报酬与职位安定,企业高层主管也重视盈余表现。理论上,盈余反映企业的短期经营成果,是已发生交易的财务后果,而股价反映企业的长期价值,是市场对企业未来价值预期的具体反应。这两者有关系吗?从盈余可以看出企业价值吗?盈余能代表公司高层主管的绩效吗?《哈佛商业评论》有几篇文章,可帮助我们审视盈余的本质及盈余数字可能造成的迷思,从而了解盈余、绩效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谢谢政大金融所林士贵主任的安排,与优秀的同学进行交流,他们拥有扎实学识基础,以及积极学习的态度,即时在晚上交流,课后依旧热烈的群组讨论以及询问。 在课程进行中、以及课后座谈提问,有着很好的互动,能与他们交流,我亦学习受益许多,很高兴也很享受,感恩。 此课程邀请政大财管系、清大科技管理学院、中央大学财金融系兼任老师,并担任巨资科技的总经理翁礼棋老师来介绍并分享金融科技议题,演讲非常精彩,学生收获满满,非常感恩翁老师来本课程分享金融科技创新经验与传承,希望未来课程都能请到我最敬佩的金融科技老师翁老师来课堂分享
暨南大学是全国最早开设金融专业硕士学位(MF)的重点院校之一,并在2015年全国金融专业硕士学位首次评估中评为优秀(前20%,排名不分先后)。2017年暨南大学金融系MF项目招生规模近120人,超过六成的学生来自211和985高校。 通过双导师制、论文末位监控制等制度建设;大力拓展学生的实操能力,2016年始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合作开展了“期权进高校”的品牌活动,以及依靠精心打造的“暨南金融家论坛”、香港知名高校合作培养、海外留学等方式全面拓展学生的金融素养,学生毕业就业率为100%,相当比例的学生进入国内一流金融机构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周绍东,男,1984年出生,安徽枞阳人,武汉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教授。200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金融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南京财经大学工作,主讲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课程
11月4日晚18:00,我系于9-216召开了第一次心理委员工作会议。此次会议分别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委员的基本工作以及心理活动三个方面展开,让心理委员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能。 持良好心态享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