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金融中心应带头确保可持续金融生态系统不同要素之间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的协作与合作。我们相信,需要更多的工作来发展和建立可持续金融的技能、能力和知识,并利用金融服务的数字化,使可持续金融完全融入未来的金融行业。 “金融业是我们应对全球经济衰退和复苏的核心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99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联合国环境署于1988年11月召开生物多样性特设专家工作组会议,探讨一项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必要性
从一棵松到一片森林,从一片森林到百万亩林海,中国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用50多年植树造林,终于在2017年征服了世界,拿到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 绿色变革不仅发生在塞罕坝。在中国第七大沙漠——内蒙古的库布其,人们通过大规模荒漠化防治,最终实现荒漠化地区人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库布其模式”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公司注册资本5.47亿元,占地面积2300亩,现有职工总数3980人。是全球最大的燃煤电站除尘设备供应商、全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龙头企业、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单位,为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理事长单位、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电除尘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行业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处单位,具备大型燃煤电站除尘、脱硫、脱硝环保岛大成套和大型垃圾焚烧处置及尾气净化系统总承包能力,能实现项目总承包、完成交钥匙工程。201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公司“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企业”证书
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管理;环境系统工程;产业生态学与物质循环;城市代谢与城市环境规划;生态环境大数据。 2004、2010年于清华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5年就职于耶鲁大学产业生态学研究中心,2015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并组建“物质循环与城市代谢”研究团队。曾获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科技奖和全球华人产业生态学会学术创新奖,现任英文学术期刊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副主编和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编辑,受聘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据外交部官网“组织机构”栏目信息显示,吴鹏已出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长。 澎湃新闻注意到,吴鹏出生于1967年2月,此前担任中国驻肯尼亚大使。 公开资料显示,1990年,吴鹏进入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工作,后于1993年起历任外交部办公厅科员、随员、三秘、二秘
广州孚达保温隔热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孚达公司”)成立于2006年,以高品质建筑系统服务商为发展己任,长期专注于优质的环保型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施工服务,经过十余年的耕耘,公司新型环保挤塑聚苯板、模塑聚苯板、保温隔声板、干式地暖板、高强度保温装饰一体砖,高强度EPS线条等产品体系已成功应用于墙体保温、被动式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屋面保温、冷库保温、暖通系统、市政道路和桥梁、综合管廊、干式地暖、建筑地面隔声等领域,并取得合作客户的高度认可,是多家房地产百强企业、各大国企、央企以及国内知名民营企业的战略供应商。 孚达公司于2016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荣获轻工业部评定的首届全国十强挤塑板生产企业,并在2017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蒙特利尔多边基金组织授予保护臭氧环境认可资格证书。 2017年初,孚达公司成功牵手东方雨虹,并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及产品领域,除已投入使用的广州、唐山、芜湖、徐州、德阳5大生产基地以外,孚达公司还将在岳阳、咸阳、长葛等地新建生产基地,打造更加高效服务的生产布局,开发更多高科技建筑节能产品,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快响应速度的销售服务网络
据新华社电 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12月4日宣布启动全球反塑料污染行动。 埃斯皮诺萨当天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说,八成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最终会进入海洋,预计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将超过鱼类。联合国大会主席办公室将全力支持全球反塑料污染行动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响,全球按下“暂停键”。经济活动的大幅减少,虽然暂时明显减少了碳排放,却也给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加之近期化石能源市场、金融市场出现的剧烈波动,更令诸多低碳能源产业再次承压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投资少、见效快、易于农户参与和管理,属于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技术。科技部将该技术纳入技术援非计划,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在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建成示范基地,现正在协助沙特、肯尼亚设计建设示范项目,支持加勒比地区研究撰写雨水利用手册和农业节水手册。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发展灌溉,也可以为生态环境建设、补充地下水发挥重要作用,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