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孜
一个海拔4800米山村的“新生” 新华社拉萨2月7日电题:一个海拔4800米山村的“新生”新华社记者陈尚才、侯捷明玛村,一座位于日喀则市拉孜县查务乡的小山村,平均海拔4800米,生存环境恶劣,自然资源匮乏,46户244名群众生产生活得不到保障,脱贫难度极大。 2016年10月,明玛村整村搬迁至拉孜县城,一个高海拔山村由此获得了“新生”。 群培次仁家的藏式二层新居位于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城明玛小区(1月3日摄)
219国道,也称为新藏公路,从新疆叶城到西藏拉孜,横穿举世闻名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全长2140公里。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金东乡秀村离219国道不远,这里的村主任其帕是一位能人。他开车搞过运输,做过木材和虫草生意,还创办过砂石厂
尼泊尔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政务参赞程霁25日说,尼泊尔当天发生的强震已造成4名在尼中国公民遇难,另有5人重伤。 程霁对新华社记者说,这4名遇难者包括1名游客、1名珠峰登山队员、2名在尼中边境地区务工的中国公司员工。 程霁没有透露重伤的5名中国公民的身份
在拉孜县柳乡孜龙村,次旦旺加(右)在指导孙子制作藏刀(3月17日摄)。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打造藏刀的历史悠久,今年73岁的次旦旺加是拉孜孜龙藏刀锻制技艺的第六代传人。经过几百年的锤炼,孜龙藏刀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手工制作工艺,尤其是在淬火时溶入酥油、动物血和藏青果等
一个海拔4800米山村的“新生” 新华社拉萨2月7日电题:一个海拔4800米山村的“新生”新华社记者陈尚才、侯捷明玛村,一座位于日喀则市拉孜县查务乡的小山村,平均海拔4800米,生存环境恶劣,自然资源匮乏,46户244名群众生产生活得不到保障,脱贫难度极大。 2016年10月,明玛村整村搬迁至拉孜县城,一个高海拔山村由此获得了“新生”。 群培次仁家的藏式二层新居位于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城明玛小区(1月3日摄)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7.9级强震,毗邻尼泊尔的西藏日喀则地区吉隆、聂拉木、定日等西藏部分地区也发生感受强烈震感灾情严重,到目前已导致18人死亡,55人受伤,20多万人不同程度受灾。 据悉,尼泊尔25日发生的强震,震央距离西藏日喀则市吉隆县边境43公里,距聂拉林县边境42公里,导致这两个地区也同时发生5.7级浅层地震,深度10公里,并发生多次余震。 目前灾情严重,吉隆全县电力中断
“堆”是指雅鲁藏布江上游从日喀则地区拉孜到定日县一带以及包括阿里的部分地区,即西藏地势较高之处;“谐”为歌舞的意思,“堆谐”即“堆”地区人们所跳的一种舞蹈。这种歌舞在日喀则最为盛行,常见于旷地、街头、庭院和林卡之中。 拉孜堆谐起源于八思巴政权时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一个海拔4800米山村的“新生” 新华社拉萨2月7日电题:一个海拔4800米山村的“新生”新华社记者陈尚才、侯捷明玛村,一座位于日喀则市拉孜县查务乡的小山村,平均海拔4800米,生存环境恶劣,自然资源匮乏,46户244名群众生产生活得不到保障,脱贫难度极大。 2016年10月,明玛村整村搬迁至拉孜县城,一个高海拔山村由此获得了“新生”。 群培次仁家的藏式二层新居位于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城明玛小区(1月3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