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stry
昨晚获悉,最近投稿到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的一篇论文已被接受发表。该工作以聚环氧乙烷(PEO)为例,对熔融聚合物薄膜形态随其厚度和温度的变化进行了广泛的多尺度模拟研究。首先证实了模型体系(链数)足够大产生稳定的受限体系,然后表明随受限程度增加聚合物以一定顺序呈现不同的形态
我室钟羽武研究员获第二届“中国化学会-泊菲莱优秀青年科学家奖” 为促进和推动我国光化学学科的发展,鼓励广大青年学者创新进取,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设立了“中国光化学青年科学家奖”,奖励和表彰我国光化学相关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才。据悉,2019年共评选出2位青年科学家奖。2019年10月12日至15日,第十六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
Eric So曾任职香港广告设计师,离开广告界后便踏上创作之路,是本地艺术和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他的跨媒体创作,融会商业、设计和美术,突破传统艺术的界限。 建立个人品牌的潮流玩具后,当中的李小龙系列令他一鸣惊人,更跃身成为国际艺术界的杰出艺术家
公司的顾问团队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哈佛医学院、贝勒医学院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生命科学领域专家、学者组成;刘明耀教授目前担任邦耀生物的首席科学家,为国家特聘教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更多优秀科学家们的加入,为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公司运营及投融资经验,涉及生物医药、大健康、房地产等多领域,全面负责公司整体运营
首次提出了“粒径是橡胶增强剂的3个要素(粒径、结构性、表面活性)中的第一要素,纳米粒径对于橡胶的高效增强是必须的”学术观点,提出了橡胶纳米增强的“逾渗”概念和相关机理,对于新型橡胶增强剂的开发和橡胶增强技术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美国化学会《Macromolecules》和《合成橡胶工业》等学术期刊上,被大量引用;提出了采用纳米弹簧(Nanospring)增强弹性体的新观点,为解决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强度与弹性难以兼顾的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简称RSC)成立于1841年,出版的期刊及数据库一向是化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和权威性的数据库。由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提供服务的网站可检索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的23种电子期刊的全文内容,大部分刊物的检索年代范围从1997到现在。 RSC期刊大部分被SCI收录,并且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化学期刊,2018年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超过3.0的期刊占80%,超过5.0的期刊占36%,平均影响因子6.90;在多学科交叉化学分类中的前20本期刊中,有6本来自于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其中2本排名前10位,在所有出版商中位列第一
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在线发表了美高梅手机登录网站本科生林舒怡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论文题目为“Prediction of superhard B2N3 with two-dimensional metallicity”,论文通讯作者是李印威教授和徐美玲博士。这是我院本科生首次在JCR一区期刊发表发文,是我院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后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据悉,林舒怡是2016级物理师范班本科生,2017年在李印威教授的指导下获得校级大创项目“高压下新型高能量密度和超硬B-N材料的设计”,随后在李印威教授和徐美玲博士的指导下开展研究
李勇进,1973年出生,材料物理与化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 主要从事高分子成型加工、高分子结构性能、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的研究,承担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在高分子成型加工、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以及离子液体在高分子材料加工中的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江西省植物学会秘书长,全国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技术专家,中国蜂产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畜牧业标准化委员会蜂业标准化工作组委员,农业农村部蜂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编辑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Food Chemistry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 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2篇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和三等奖(第二)各一项,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 (第六),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
除产品开发和生产之外,CST 还积极致力于信号转导分析新技术的开发以及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CST 科学家在最高级别的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了研究结果,包括:《Nature Biotechnology》、《Cell》、《Journal of Immunology》和《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另外,CST 已建立自己的 PhosphoSitePlus® 生物信息学资源并且不断增加其功能,该资源是由 NIH 资助建立的知识库,供公众访问,所含信息包括通过积极维护得到的与已知和 CST 发现的人、小鼠和相关物种蛋白的调节性翻译后修饰有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