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时间:2017年6月14日(星期三)上午10:00-11:00 地点:嘉陵江路校区 B-220 主题:软物质与表界面力学中的几个问题: 报告主要介绍软物质和表界面力学中的几个问题。报告首先介绍工程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实例。然后介绍软物质的基本概念、水生昆虫超强浮力的力学建模、弯液面附近油滴和气泡的运移、液体弹珠和颗粒筏新奇的力学性质等问题
发布者:兽医学院发布时间:2018-10-15浏览次数:354 时间:2018年10月16日(星期二)上午9:00 陈声教授于2004年获得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学位、于2004 - 2009在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现在分别为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自2012年到现在任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特聘教授和深圳市食品生物污染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源菌耐药性机理、病源菌致病性机理及新抗生素开发。近年来主持国家973课题、香港食物及卫生局的医疗卫生研究基金项目、香港研究支助局合作基金项目、深圳市重点实验室项目等
张培成,药物化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研究员,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基于传统功效的常用中草药物质基础及活性先导物的发现与合成。近年来,分别对灵芝,红花,红景天,甘草,山楂, 连翘,野菊花,苦参,虎杖,川芎,朱砂根,丁公藤等中草药活性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2000余种天然产物,其中500余种为新化合物,部分化合物不仅具有新颖的结构,而且显示出较好的抗炎,抗氧化,抗糖尿病等药理活性,具有开发前景
潘海峰,男,1982年8月出生,安徽蒙城人,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9778818威尼斯官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副主任、威尼斯官网第二附属医院、第四附属医院特聘科研导师、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访问学者(2018-2019)、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理事、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基础免疫学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统计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药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卫生统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Biomed Res Int学术编辑、《中华疾病控制杂志》英文编辑兼常务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病分子流行病学,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Rev Rheumatol、Autoimmun Rev、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等SCI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内外访学研修项目1项等多项科研基金
刘涛,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藻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负责人,国家农业(海藻)产业技术体系海带种质收集与育种岗位科学家。 获得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人才称号
德语区国家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成立于1365 年。作为2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母校维大虽然是老牌综合类院校,但是其艺术史专业十分出名
河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学组组长,河南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急诊重症监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 神经重症疾病:重症脑血管病,重度颅脑损伤,缺血缺氧性脑病,重症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癫痫持续状态,重症肌无力危象,吉兰巴雷综合症等。 主持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发表SCI及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赖金星,男,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黄土隧道力学与工程、寒区隧道冻害防治、盾构隧道结构性能。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及基金委面上项目
近五年,学院科研创新能力与产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承担国家级项目近50项,获省部级以上项目近100项,承担横向科技合作项目1000余项,其中千万级项目3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高保形功能纺织面料的研究与开发”总经费1940万元,学院五年科研总经费2.8亿元。 近五年,共计发表科研论文2500余篇,其是SCI/SCIE收录论文818篇,申请发明专利1157项,授权发明专利466项,授权国际专利9项。 近五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一等奖5项
王金武,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医学博士。一直从事骨科临床工作,现任《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编委、中国肢体残疾康复协会创伤骨科学会常委、上海市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华东区青年委员、上海欧美同学会及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理事、上海市康复医学工程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生物材料学会常委等职。曾经长期担任上海六院创伤骨科带组组长及特色专业“周围神经损伤与疾患”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