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地穴式
中新社成都10月11日电 记者11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日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流域首次大规模发现、辨识出半地穴式房址。这在四川地区尚属首次。 2016年8月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及市县文物管理所组成多支考古队伍,通过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22个文物点进行大规模系统、科学的考古发掘,共清理了近2000座房址、墓葬、灰坑、灰沟、窑址,另有近8000个柱洞,发掘面积约20000余平方米
中国生土建筑(包括夯土墙等)的发源与分类有什么特点? 生土建筑最初出现在中国中西部,这里土质肥沃,土层丰厚,干燥少雨,是天然的穴居佳地。不同于南方,因雨水丰沛,往往采用干栏式建筑,而非不耐雨水的生土穴居。黄土是天然的建筑材料,华夏先民从穴居开始,逐渐学会堆土,然后发展出来夯土墙建造技术,经历了一段艰苦而漫长的时期
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吉林城北8公里龙潭区孤家子村北1.5公里处。主峰海拔289米,在山的东、西、南、北各坡均有数级台地,每级台地都有多少不等的环形居住址坑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8年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区。龙山文化经历时间长,分布辽阔,各地区有不同特点与类型,一般分为山东龙山文化(约前2500—约前2000)、河南龙山文化(约前2600—约前2000)、陕西龙山文化(约前2300—约前2000)等,又各分为若干类型
中国生土建筑(包括夯土墙等)的发源与分类有什么特点? 生土建筑最初出现在中国中西部,这里土质肥沃,土层丰厚,干燥少雨,是天然的穴居佳地。不同于南方,因雨水丰沛,往往采用干栏式建筑,而非不耐雨水的生土穴居。黄土是天然的建筑材料,华夏先民从穴居开始,逐渐学会堆土,然后发展出来夯土墙建造技术,经历了一段艰苦而漫长的时期
遗址四面环山,平面呈长方形,城墙依山而建,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宽约1500米,周长约8000米。城内分为南北两部分,城墙残高0.5――7米,沿城墙四周共建有六个瓮城,西面瓮城保存完好。瓮城平面呈半圆形
卡诺遗址位于中国西南部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县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年代为距今4000~5000年。 卡诺遗址位于中国西南部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县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年代为距今4000~5000年。 卡若遗址发现于1978年遗址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考古界公认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
中国生土建筑(包括夯土墙等)的发源与分类有什么特点? 生土建筑最初出现在中国中西部,这里土质肥沃,土层丰厚,干燥少雨,是天然的穴居佳地。不同于南方,因雨水丰沛,往往采用干栏式建筑,而非不耐雨水的生土穴居。黄土是天然的建筑材料,华夏先民从穴居开始,逐渐学会堆土,然后发展出来夯土墙建造技术,经历了一段艰苦而漫长的时期
中国生土建筑(包括夯土墙等)的发源与分类有什么特点? 生土建筑最初出现在中国中西部,这里土质肥沃,土层丰厚,干燥少雨,是天然的穴居佳地。不同于南方,因雨水丰沛,往往采用干栏式建筑,而非不耐雨水的生土穴居。黄土是天然的建筑材料,华夏先民从穴居开始,逐渐学会堆土,然后发展出来夯土墙建造技术,经历了一段艰苦而漫长的时期
新华社济南8月10日电(记者孙晓辉)记者10日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对临沂市沂南县里宏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环壕聚落遗存,这处遗存是目前整个临沂地区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之一。 据悉,考古人员此次共清理出1段北辛文化小型环壕,3处房址,1条灰沟以及若干个灰坑。其中,环壕内面积约4000平方米,壕沟剖面非常规整,近倒三角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