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背景资料: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是一个以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森林、草原、沙地、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10.04万公顷。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新华社成都6月26日电(记者李力可)记者从成都都江堰市高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小区获悉,近日,该区域红外线相机监测影像显示,大熊猫同域保护动物亚洲黑熊、毛冠鹿、斑羚、花面狸、黄喉貂、豹猫、猪獾、红腹锦鸡等陆续在同一区域“打卡”,这标志着大熊猫栖息地保护模式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据介绍,设立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小区是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探索推出的一种野生动物保护新模式。这种保护小区以村(居)民议事会为平台,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其中,加强对集体林中的大熊猫栖息地的管理与保护,引导社区合理利用和管理资源,兼顾保护与发展
新华社成都6月26日电(记者李力可)记者从成都都江堰市高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小区获悉,近日,该区域红外线相机监测影像显示,大熊猫同域保护动物亚洲黑熊、毛冠鹿、斑羚、花面狸、黄喉貂、豹猫、猪獾、红腹锦鸡等陆续在同一区域“打卡”,这标志着大熊猫栖息地保护模式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据介绍,设立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小区是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探索推出的一种野生动物保护新模式。这种保护小区以村(居)民议事会为平台,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其中,加强对集体林中的大熊猫栖息地的管理与保护,引导社区合理利用和管理资源,兼顾保护与发展
本文摘要:新华社成都6月13日电(记者李力可)记者13日从成都都江堰市了解到,8日,都江堰市国有林场管护人员在龙池镇国有林区积极开展夏季森林资源维护与监测工作时找到,红外线监测设备收集到了野生大熊猫深夜活动的踪迹。在红外影像中,一只体重有可能多达两百斤的野生大熊猫在红外线区域内大摇大摆地走动。 林场工作人员讲解,在林区斑鸠岗至堕池塘线路的巡查与监测中,查阅到红外监测设备收集到的动植物野生动物活动影像,还包括大熊猫、亚洲黑熊、斑羚、豹猫、红腹角雉等10余种野生动物捕食和散步的场景
7月29日是第十个全球老虎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当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期间,共监测到新繁殖东北虎幼崽10只、东北豹幼崽7只。 监测数据显示,与试点前相比,试点区域东北虎、东北豹生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猎套遇见率下降87.6%,红外相机监测野猪、梅花鹿等大型有蹄类动物拍摄频率增长60%以上,还监测到多年未见的野生斑羚、獐等珍稀野生动物
新华社成都6月26日电(记者李力可)记者从成都都江堰市高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小区获悉,近日,该区域红外线相机监测影像显示,大熊猫同域保护动物亚洲黑熊、毛冠鹿、斑羚、花面狸、黄喉貂、豹猫、猪獾、红腹锦鸡等陆续在同一区域“打卡”,这标志着大熊猫栖息地保护模式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据介绍,设立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小区是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探索推出的一种野生动物保护新模式。这种保护小区以村(居)民议事会为平台,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其中,加强对集体林中的大熊猫栖息地的管理与保护,引导社区合理利用和管理资源,兼顾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