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
新高考解读:(16)哪些学科有更大的可深造空间? 在学位点设置中,每个学科的硕士、博士等高等级学位点的整体数量、招生数量、院校分布等情况,千差万别,对于未来的学术提升空间也就各不相同,报考大学时,应该考虑到这一未来发展因素。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学位〔2009〕10号)是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规定印发的,分为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适用于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招生和培养,并用于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等工作。 中国先后施行过四份学科专业目录
中共党员。1983年和1986年先后在浙江大学材料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86年留校至今,1997年评为教授,1998年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浙江大学绿色建材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十五”纳米技术重大科技攻关及示范应用工程专家组副组长
为引进我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定于9月下旬赴武汉、长沙地区举办“名校优才引进计划”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现邀请各单位报名参加。 1、本次招聘会免收参会单位招聘席位费、广告宣传费、招聘海报制作费、布展费,单位承担往返交通费住宿费,须全程跟团。 2、请各参会单位根据所赴高校优势学科情况,提供与专业、学历匹配的职位和薪资,提供职位起薪不低于4000元/月
招聘会名称:上海电力大学2021届毕业生春季综合类招聘会(第一场) 举办地址: 上海电力大学浦东校区学术楼前广场(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沪城环路1851号) 【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培养计划)、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卓越培养计划) 【本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涉外方向)(体)、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日语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材料化学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经济学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培养计划)、英语专业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是一所有大约4万5千学生的综合性大学,研究领域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专业。该校工程学院在佛罗里达州排名第一。 美国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院校有哪些呢?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一个多学科领域,涉及物质的性质及其在各个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应用
本文摘要:8月29日,南京林业大学(常州)绿色家居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全称“研究院”)签下暨开馆仪式在常州市横林镇举办。这是我校在常州地区设置的独立性综合工程技术研究平台。副校长张金池,科技处、国际合作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及专家代表,常州市经济开发区、横林镇人民政府、常州市地板协会的政府和行业代表等50余人参加了活动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3月19日复旦大学修发贤团队在材料领域期刊《自然·材料》上发表新研究论文,论文名为《外尔半金属砷化铌纳米带中的超高电导率》,该团队在论文中称已制备出二维体系中具有目前已知高导电率的外尔半金属材料-砷化铌纳米带。 报道称,修发贤团队新研制的砷化铌纳米带材料,电导率是铜薄膜的一百倍,石墨烯的一千倍。同时,区别于超导材料只能在零下几十度超低温下应用,新材料砷化铌的高电导机制即使在室温下仍然有效
德国蔡司ZEISS钨灯丝扫描电镜EVO10 简要描述:德国蔡司ZEISS钨灯丝扫描电镜EVO10是高性能、功能强大的高分辨应用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该系列电镜采用多接口的大样品室和艺术级的物镜设计,提供高低真空成像功能,可对各种材料表面作分析,并且具有业界X射线分析技术。 EVO系列电镜是高性能、功能强大的高分辨应用型扫描电子显微镜
山东省“轻合金加工成形”重点实验室是依托烟台南山学院材料工程专业群、烟台南山学院与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国内唯一“国家铝合金压力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优势平台,以发展山东省在国内具有产业特色的铝、镁等轻合金材料生产技术为目标,围绕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和山东省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性能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汽车和电子产品等轻合金材料的制备原理和关键技术,重点进行材料宏观性能与微观组织之间相关性表征与评价,构建高水平学科发展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轻合金加工成形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而打造的高水平专业研发平台。 实验室现有面积3100平米,仪器设备总值8000万元,拥有20万以上大型仪器设备50多台套,90%以上为进口国外测试和分析的尖端设备。在金属材料性能检测和材料组织结构表征方面,实验室硬件设备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表彰第十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的通报》,我校共有6篇论文入选,其中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赵志良教授、陈艳妮副教授,化学化工学院李颖(第一作者,导师陈煜教授)撰写的论文入选二等奖,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闫琴玲(第一作者,导师唐三一教授)、化学化工学院赵琦(第一作者,导师唐艳丽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静茹(第一作者,导师刘生忠教授)撰写的论文入选三等奖。 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组织开展,每三年评选一次,旨在评定表彰在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工程与技术应用开发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着力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加快培养、发现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助力陕西发展“三个经济”,服务陕西高质量发展。第十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共在全省范围内选出160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50篇、三等奖10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