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奖
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品牌文化活动—2021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辛丑牛年),以2021年的中国生肖形象“牛”为设计主题,面向全球范围征集优秀的设计作品。大赛已连续举办六届,旨在向全球传播中国的生肖文化和春节文化,用设计语言融贯海内外文化交流,赋予传统生肖新的生命力与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牛年主题IP形象设计
月季是南阳的市花。提起“南阳月季园”,居民朋友可能会自然联想到2015中国(南阳)月季展,当时的主会场就在“南阳月季园”,是月季的集中展示区。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月季花卉产业作为民生产业和朝阳产业,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带动、集聚发展,产业规模、水平都不断迈上新台阶
截止2015年9月9日零时,活动共征集到37条备选口号。第第一轮获得3票以上的13条,以及31号至37号,共20条。第二轮依然为多选,选出6条,进入最终的单项票选
在连续四年校园元旦晚会上,全体辅导员上台表演节目嗨爆全场,2013年《江南style+high歌+最炫民族风》,2014年《辅导员去哪儿》,2015《小苹果+民族舞串烧》,2016《奔跑吧,辅导员》均由辅导员自导自演,师生同乐,得到全省、全国同行的广泛好评。 五年来,9159金沙游戏场在湖南省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中连续两次获得冠军,3名辅导员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决赛或复赛,1名辅导员获得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1名辅导员被授予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佳先进个人并记一等功。连续两年推荐辅导员获得“湖南省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6名辅导员同批次被授予湖南省“我最喜爱的青年教师”称号
5月24日,为期4天的2017年安徽省文化共享工程“微视频制作与新媒体传播”培训班在合肥拉开帷幕。来自全省各公共图书馆、文化(群艺)馆及乡镇文化站的100余位文化工作者参加培训。 安徽省文化共享工程“微视频制作与新媒体传播”培训班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安徽省级分中心(安徽省图书馆)主办,旨在提升安徽各基层文化单位的数字资源建设水平,利用新媒体更好地对文化资源进行传播利用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档案视角宣传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反映项目建设工作成绩,国家档案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于今年2月组织了建设项目档案微视频征集活动,得到了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响应。本次征集活动共收到建设项目档案微视频526部,经初审和专家评审,最终确定特等奖5部,一等奖16部,二等奖27部,三等奖42部,优秀奖60部,入围奖254部;优秀组织奖36家。 现将收到的部分作品上传至国家档案局官方网站,请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学习交流,扩大宣传效果,进一步提升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水平,为档案工作更好服务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为了弘扬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优良校风,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示范作用,根据《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政府奖学金制度暂行办法》(京教财[2007]34号),经学生申请,各专业系推荐并公示无异议,学院审核公示,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政府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评审、评议,学院颜争等160名同学获得2015—2016年度政府奖学金。 根据《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校内奖学金评定细则(试行)》,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学生本人申请、各专业系推荐并公示、学院审核,最终评选出2015-2016学年校内奖学金获奖者人选共637名。其中李肖锋等476名同学获得“系工匠奖”; 王昊等143名同学获得“学院工匠奖”;王铮鹏等8名同学获得2015—2016年度“学院十佳工匠入围奖”;伍京燕等10名同学获得2015—2016年度“学院十佳工匠奖”
2020年8月,大连出版社对外发布了“大白鲸计划”IP及印章征集公告,受到了设计师们的广泛关注,大赛工作组接到了很多参赛者的咨询和建议,为了给大家充足的准备时间,征集截止日期延至9月20日,结果将于9月末在官方公众号公布。 2012年,大连出版社联合发起“大白鲸计划”,以“保卫想象力”为理念,开启了幻想儿童文学产业化征程。 2020年,经过多年积累和磨砺,我们心怀远方再出发,继续奔赴想象力的星辰大海
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品牌文化活动―2021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辛丑牛年),以2021年的中国生肖形象“牛”为设计主题,面向全球范围征集优秀的设计作品。大赛已连续举办六届,旨在向全球传播中国的生肖文化和春节文化,用设计语言融贯海内外文化交流,赋予传统生肖新的生命力与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3)牛年系列化平面设计/平面包装设计等
近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二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落下帷幕。信阳学院文学院青年教师陈浩执导的纪录片《何处生长》,从国内外高校1000余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作品一起角逐大赛奖项,喜获入围奖,这是今年河南省唯一一部入围获奖的影片。 该片透过体校一位少年队员的视角,探讨在传统家庭教育与举国体制培养的冲突中,孩子如何成长这一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