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
因钢琴协奏曲《黄河》而闻名乐坛的钢琴家殷承宗与乐迷相约国家大剧院,举办他从艺58年来的又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并为观众们献上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大师的经典作品。 近年,殷承宗穿梭于世界各地巡演,仅最近一年他就在中国和北美举行了近40场演奏会,他表示:“在钢琴事业上我希望能够将两个目标坚持到底:一是要到世界各地去演奏,向全世界的人继续介绍中国作品;二是要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我希望现在的很多青年钢琴家也能够坚持走到底,因为钢琴家的生命是可以很长的。” 67岁的殷承宗还袒露了他的“野心”――他准备将巴赫、贝多芬、舒伯特、德彪西、李斯特、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舒曼、肖邦等十套不同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巡演,以此作为钢琴演奏生涯的“收官”展演
蒙台威尔第《喔! 我的爱人在哪里》 马利尼《第四号奏鸣曲为小提琴拉奏双弦》 梅卢拉《三首小品选自《器乐歌曲第四辑》第一首》 史卡拉第《四重奏—为一把直笛,两把小提琴和数字低音》 史卡拉第《四重奏—为三把中音直笛和数字低音》 柯瑞里《C大调小提琴与数字低音奏鸣曲,作品五第三号》 玻凯利尼《A大调第六号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魏拉契尼《G小调小提琴与数字低音奏鸣曲,作品一第一号》 杰米尼亚利《A大调小提琴与数字低音奏鸣曲,作品一第一号》 柯赖里《D小调小提琴与数字低音奏鸣曲,作品五第十二号(佛利亚)》 塔悌尼《G小调第十号小提琴奏鸣曲,作品一,“被遗弃的黛朵”》 玻凯利尼是意大利古典作曲家兼大提琴家。小步舞曲作于1771年,最初为A大调,后来被改编为E大调弦乐五重奏,作为其中的第三乐章,是玻凯利尼最杰出的作品。曲调高雅轻巧,诙谐活泼,传达出一种喜悦和快乐的心情
网络上已经有非常多整理好的表格,整理在这其实是方便个人对照参考用,也希望对各位会有所帮助。 此表全部以级数表示(罗马数字),请各位自行换算。此表可以让各位方便使用调式互换的观念来尝试不同的和弦进行
活动主旨:2023徐文妙、张有庆小提琴联合演奏会 [ 加入我的讯息追踪清单 ] 活动地址: 演出简介: 徐文妙与张有庆皆为医疗工作者,忙碌的身份并没有浇熄他们对于音乐的热情与对小提琴的热爱,反而促使他们成为更优秀的小提琴家,经常担任乐团首席及独奏家并参与各类型演出。 今年,小提琴家徐文妙与钢琴家何琇娴将带来艾内斯科《第二号f小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6》及易沙意《第一号g小调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作品27》;小提琴家张有庆与钢琴家潘祖欣将带来泰勒曼《第七号幻想曲,作品40:20》及贝多芬《第三号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2》,四位音乐家期盼透过绝美的音色与技巧,在后疫情时代带领观众进入音乐的疗愈世界。 演出场次: 艾内斯科:第二号f小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6《献给提博》 易沙意:第一号g小调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作品27《献给西格提》 贝多芬:第三号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2
对音乐有兴趣皆欢迎报名,也欢迎亲子(国小三年级以上)共同报名选读。 其他:作业(基础乐理与歌曲练曲)20%。 循序渐进教授各种和弦指法,各种曲风调性节奏,建立学员基础的演奏能力,加以练习,进而能自弹自唱及团体合奏,享受演奏弹唱的乐趣,提升音乐欣赏能力及乐曲分析能力,宜情养性,自娱娱人
在这一集的教学里,林宣样老师精心挑选数首优美动听且难易适中的经典歌曲作为教学范例,任何人(当然包括你)都可以从中学会更多重要的流行钢琴演奏手法。 在课程中吴欣儒老师除了示范歌曲的演奏方式之外,也详细解说其中的原理,所以你所学到的将不只是几首特定的歌曲,而是丰富实用的流行钢琴编曲手法,你可以将这些观念应用到其他的歌曲,你的演奏也会变得更加的抒情迷人。延续第一集的基础,在这一集的教学里,吴欣儒老师精心挑选数首优美动听且难易适中的经典歌曲作为教学范例,任何人(当然包括你)都可以从中学会更多重要的流行钢琴演奏手法
本文摘要:图为:人参人参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之一,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潮湿根。其性平,味甘、微苦,具备大调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常用于化疗体虚意欲干、脾虚食少、肺虚喘咳、积劳成疾元神羸、惊悸嗜睡、心力衰…图为:人参 人参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之一,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潮湿根。其性平,味甘、微苦,具备大调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常用于化疗体虚意欲干、脾虚食少、肺虚喘咳、积劳成疾元神羸、惊悸嗜睡、心力衰竭等病症
作为2020杭州国际音乐节的重磅演出项目,小提琴演奏家黄蒙拉和吉他演奏家杨雪霏强强联手,将带来一场别具一格的《弦舞》二重奏音乐会。这里有关于西班牙和南美音乐的一切景象,你可以尽情畅想,无限遨游。这个周末,我们将送出120张惠民福利票,邀请市民朋友们欣赏一场吉他与小提琴的“混搭”音乐会
贝多芬的第六号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创作的《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是其独具开拓性的一部作品,贝多芬亲自将其命名为“田园”,并为每个乐章添加了小标题。本期节目,北京大学的刘小龙副教授带领大家一起赏析这部名作。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
回望19世纪下半叶,整个西方音乐史都被浪漫主义盘踞。从门德尔松、舒伯特到勃拉姆斯、瓦格纳、布鲁克纳,再到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德奥音乐的发展几乎可以组成谱系。如果我们将瓦格纳、布鲁克纳两位作曲家放在一起并作为话题的中心来谈论交响乐,听起来颇有“奢华”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