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
新华社哈尔滨8月26日电(记者杨思琪)“钱学森先生是我国近代力学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思想影响我的一生,能获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我感到很荣幸。”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杜善义,荣获第二届“钱学森力学奖”
青岛电子学校向日喀则教师赠《中国教育报》 本报青岛11月22日讯(记者 孙军)今天,青岛电子学校出资向西藏日喀则地区中小学一线教师捐赠120份2019年度《中国教育报》。该捐赠活动至今已连续坚持13年。 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告诉记者,《中国教育报》是教育工作者的“娘家报”,东西部地区学校要“手拉手、共成长”,向日喀则中小学捐赠《中国教育报》,旨在为边远地区中小学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前沿思想引领、专家指导、智力支持和典型经验推广
思南县民族中学位于思南乌江大桥东侧,前临亘古流长的乌江,背靠思南八大景点之一的中天塔。是铜仁地区规模最大的高级中学。 学校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现有校园面积32680平方米,建筑面积17350平方米,绿化面积6326平方米
9月9日,在第36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县委书记孙继民,县委副书记、县长戴存鹤,县政府副县长李旺分别来到东北师范大学通化实验学校、通化县第七高级中学,看望慰问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并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在东北师范大学通化实验学校,孙继民认真听取了学校主要负责人关于办学情况和全力办好“三近三向”生态教育的汇报,并对东北师范大学通化实验学校“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的经验做法给予肯定。 孙继民指出,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加大投入,持续强化保障,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为教师成长、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520这个特殊的日子,雨滴滴答答地下着,我和11位同事走进了黄亚萍老师的数学课堂。 伴随铿锵有力的课前宣誓,简洁的课堂导入,亚萍老师将同学们带入了“尺规作三角形”的数学世界。 整堂课以“独学——展示——点评”为主线,充分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师只是作适当点评,体现了新教育理念下的课堂人文情怀
赵建新,男,1964年8月出生,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至1993年8月在沙湾中学工作,1993年9月至1999年8月在安江纺织印染厂子弟学校工作,1999年9月调入黔阳一中至今,现任黔阳一中党委副书记。 曾先后获得过洪江市优秀教师、优秀***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导主任、优秀学科带头人、怀化市首届中小学教学能手、洪江市五星级教师、“洪江市享受政府津贴骨干教师”和洪江市十佳教育管理能手等荣誉称号。 学校地址:洪江市安江镇枫树坪9号 邮编4181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魂。9月10日上午,学院工会开展“送一束鲜花,献一份关怀”教师节慰问活动。 学院工会主席吕苏南、副主席武艳及工会委员一行带着鲜花,赴各教学院系和职能部门开展教师节慰问活动,向全院广大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为他们送去学院董事会、党政领导班子的关心关爱以及工会组织的温暖关怀
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坚定政治信仰。11月14日下午,学校党委书记马林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初心与使命”为题讲授专题党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专兼职教师、各学院专职副书记及全体专职辅导员60余人聆听了党课
【中国江苏网】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高峰论坛在宁举行 业内大咖共话“科教新理念” 2020-05-07 中国江苏网11月2日讯(记者 王逸男)今天上午,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高峰论坛在南京召开。此次论坛作为2019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年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论坛将重点围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共商科教理念,共享科教资源,共建科教平台,共同促进我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迈向新台阶。 【新华网】2019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年会在宁拉开帷幕 2020-05-07 11月1日,由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江苏省学会服务中心承办的“2019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年会”在南京拉开帷幕
1、缓解和消除长期埋藏在心灵底层的困扰问题如:不安全感、愤怒、恐惧、不平衡感、无力感、自我价值感低下等等; 2、改善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夫妻情感关系,让不良关系模式不要重新复制,让爱流动起来; 3、提升沟通能力、自我觉察能力、情绪智能、增强内心的力量,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工作人际关系; 4、帮助家人、特别是孩子健康成长; 1、关注内心感受、注重心灵成长、追求身心合一的人们; 2、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愿意看到不良关系模式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的年轻父母们; 3、与配偶、孩子、父母、兄弟姐妹,及其他重要的家庭关系面临挑战、真心愿意建立和谐幸福的家庭关系的人们; 4、心中总是充满无力感、被莫名的负面情绪如恐惧、愤怒、哀伤等困扰,并愿意走出这种困境的人们; 5、厌倦某种不断重复的生活模式,试图在某些方面(人际关系、职业、健康、工作等)找出突破口的人们; 6、从事助人事业的社会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心理治疗/辅导人员、医务人员等; 7、愿意从不同角度激发商业、企业、组织队伍活力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