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技术
富奥通科技主营:气象五参数气象六要素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仪六要素自动气象站超声波风速风向传感器能见度仪大气微型站交通自动气象站高速路面结冰监测路面状况传感器等。 监测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向综合探测方向发展,如地基与空基、天基,遥测和遥感,常规与非常规观测等;向系统性方向发展,研制和开发新型设备,从而集信息的获取、预处理及传输为一体化;向遥测遥感自动化方向发展,自动化遥测遥感设备将逐步取代器测和部分目测项目;向高精度方向发展,时空分辨率和探测数据准确性不断提高;探测仪器向多功能、小型化方向发展。气象传感器技术,产品性和稳定性优越,除基本的六要素传感器外,土壤和水的温度、太阳、土壤湿度、能见度、云等要素的传感器已经有成熟的产品出现
光大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光大集团生态环保业务板块的重要发展平台,注册资本金1亿元。公司聚焦大环保产业,涵盖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全产业链闭环服务,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大环保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光大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将发展方向聚焦在城市综合管理领域,合作服务内容包含厕所产品供应及运营、城市综合环卫、小型污水处理、智慧停车场等业务
本报通讯员张雪晴北京报道 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北京近日发布53项地方标准。其中,首次制定标准39项、修订标准14项,涉及多项环保标准。 本次集中发布的地方标准中,《环境空气颗粒物网格化监测评价技术规范》是首部大气网格化监测评价方面的地方标准,规定了基于网格化监测的环境空气颗粒物评价的评价对象、评价项目、评价方法和数据统计要求等内容
2017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质检总局共同印发《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推广建设工作方案》 2018年,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国家节能中心发布《12项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2019年,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9〕424号) 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政府主管部门连续发文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作为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中的核心设备——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在重点用能企业的能耗在线监测和数据传输中起到重要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端设备,既能满足企业应用需求,又能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要求? 迪奥自主研发的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是放置在重点用能单位,用于采集、分析、存储、汇总用能单位能耗数据并安全可靠地将数据上传到系统平台的网络隔离产品。设备满足《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要求,具有公安部信息安全产品销售许可证和相关检测报告
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学科基础课,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三废”以及土壤、噪声、放射性污染等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以及简易监测方法和现代监测技术。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环境监测的特点及程序,同时通过配套的实验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正在给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和风险。 近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象局加强气候变化工作方案》,明确下一步气候变化工作重点,强化优势拓展领域,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水平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决策咨询能力,保障气候安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碳中和”是指利用低碳排放技术或碳补偿方法,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食品药品冷链物流管理泛指温度敏感性食品药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药品的质量,减少物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食品药品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在收集外来入侵物种历史文献,集合入侵物种近年来的野外考察资料,以及综合“生物入侵系列”专著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整理和累积收录了我国20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IAS)的野外考察信息、700多种IAS的基本信息、43种IAS的检测监测技术、22种IAS的生物防治技术和71种IAS的风险评估信息。用户可通过物种名称、分类地位、栖息地类型、入侵时间、分布地区等字段进行查询。该数据库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平台,为从事外来入侵物种相关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公众,提供便捷的在线数据库,帮助其了解外来入侵物种的最新动态
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平安中国) 专项面向落实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生态安全维持的总体需求,以典型脆弱生态区为重点区域,通过对关键区域主要生态问题演变规律和趋势、生态退化机理、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等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系统研发和集成面向各区域内主要生态问题解决的生态综合治理技术,突破资源开发的生态产业技术,加强推动国家多途径生态监测技术研发和相关监测设备研制,为国家生态工程布局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生态文明国家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具体目标: (1)揭示自然与人类活动影响下典型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生态系统健康维持机制等基础理论问题,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基础。(2)建立支撑国家生态系统监测与预警网络的技术体系,实现年际尺度生态系统变化的动态监测和评估,推动生态监测遥感装备及数据分析产品产业化,保障国家生态红线、生态补偿等制度实施
张玉珍,女,1963年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专业,本科学历。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教学、科研、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等工作,先后承担了《土壤侵蚀原理》、《水土保持规划学》、《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管理》、《画法几何与水利工程制图》、《园林工程制图》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