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
8月23日至24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科院定点帮扶领导小组副组长张涛率队到内蒙古库伦旗,就定点帮扶工作进行调研并召开定点帮扶督导座谈会。 调研期间,张涛一行前往旗蒙古族小学、旗矛盾化解中心,深入了解中科院在当地开展心理帮扶、食育教育等工作成效,以及中科院与库伦旗共建小学和幼儿园有关工作进展,并了解未来工作的具体需求。在库伦镇哈图塔拉同富养殖合作社、库伦镇马家洼子村、白音花镇等地,张涛一行调研了中科院产业帮扶项目的示范和推广情况,并对下一步中科院科技支撑当地的肉牛养殖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2017年10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主持召开了由我所承担的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植被建设高效节水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40713)”验收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五位专家组成员,我所李和平副所长、项目负责人苏佩凤及项目组成员。 会上,项目负责人向专家组汇报了项目成果,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
受台风影响,我市普降暴雨,辖区多地不同程度受损,出现倒伏的树木,市消防救援支队先后调集10辆消防车、100余名消防指战员投入善后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和恢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一股股“蓝色暖流”流淌在松原的大街小巷。 市消防救援支队提前与市园林管理处沟通,结合辖区倒伏树木实际情况,将树木倒伏造成堵塞的城区划分为重点区域和普通区域。随后,通过“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帮助辖区道路尽快恢复通畅、整洁
19*** 年正大集团投资中国种业,成为国内第一家外资企业,企业以雄厚的科研实力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在农作物种子研发、生产加工、推广服务领域取得优异成绩,为打造百年正大集团的产业链源头而努力耕耘。近百年来,企业始终秉承诚信经营,踏实做事,实在做人的理念,践行“投身农业,为民福祉”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保证每一粒卖出的种子都能为农民种出丰产增收的希望 内蒙古正大农业有限公司是正大集团集种植、青贮业务、肥料、植保、粮贸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农业服务企业。公司以粮食贸易业务为核心,以优良的品质和优质的服务为载体,在全国范围内打造现代农业标杆品牌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为确保按时完成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扎实稳步推进“三农”重点工作,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我局按照县委十八届六次全会提出的“12365”发展思路,对标对表形成了“1234567”工作目标,并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工作模式,同时成立10个工作专班,全力推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快速发展。 今年,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省市农业农村工作安排,结合县域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我局重点实施了扶贫产业、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培育、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及人居环境整治、以及消费扶贫等项目
3月27日,2014全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展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展。本届展会由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联合主办,由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协会协办。本届展会最大亮点是首次新增了农用航空飞行器和粮油加工机械展
畜牧兽医所营养饲料与环境团队成果入选“领跑者——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日前,畜牧兽医所营养饲料与环境团队张相伦博士发表在《动物营养学报》2018年第1期的论文—《乳酸菌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选为“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该论文以如何生产优质的全株玉米青贮为出发点,通过研究不同类型复合乳酸菌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的影响,明确了复合乳酸菌制剂的适宜配比和添加量,为全株玉米青贮的高效制作与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是国家科技部2012年10月启动的项目,由我国最权威的科技信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负责评选,旨在更好地宣传和利用我国优秀学术成果,将中国的优秀论文推送出去,向世界学术界集中展示中国优秀科研成果,扩大中国学术期刊和出版机构的国际影响
日前,在三门峡市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上,陕州区宫前乡艾草加工厂项目因带富能力强,受到大家一致好评。眼下正是艾草收获季,近日,记者深入宫前乡一探究竟。 深冬时节的南阳市南召县石门乡,原本是农闲季节,而程岗村、竹园村、寺山村等村子的很多村民,正在忙碌着深耕、整理土地
秸秆成型机是将秸秆等生物质原料粉碎压缩成高效环保的燃料或饲料的设备。秸秆成型机压制的产品用作饲料或燃料。经过实践和不断改进,秸秆成型机越来越完善
农业农村部草地管理与合理利用重点实验室隶属于农业部草牧业创新学科群,依托中国农业大学草学学科点,从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和解决科学问题出发,以优化草地管理和资源高效利用为切入点,围绕我国不同区域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优化管理模式、稳定性维持、生产力提升等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创建我国不同区域和类型草地适应性管理技术体系;在草地合理利用方面重点开展草地优化放牧利用、草畜平衡模式、牧草刈割利用、青干草调制、青贮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发,探索集约化的草畜转化高效利用模式,为国家与生产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室现有在编固定人员35人,本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5人,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5人,其中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约占90%。近5年来,自2016年以来,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50余项,在饲草生产与利用、草地生态修复、牧草分子育种、蝗虫防治等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