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
程泽强,男,1971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副研究员,农学硕士,许昌市拔尖人才,现任省农科院烟草所党委书记。 先后主持和参加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参与选育的粮食作物品种有水晶3号、郑旱2号等水(旱)稻品种,国审豫绿4号、省审郑绿5号、豫绿6号绿豆品种
永安黎明饲料有限公司位于永安市燕西狮子山工业区,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是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等科研、生产单位联合组建的集科、工、贸为一体的高科技股分制企业。并于2000年10月建成投产,自投产以来,以科技为先导,充分发挥山海协作和华龙集团饲料技术的优势,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 年产猪、鸡、鸭、鱼等畜禽水产饲料可达8万吨,年产值可达15000万元。公司直接安排劳动就业100多人,并带动了大批量养殖、运输、和销售等相关行业人员就业,农民通过饲料销售和养殖年人均增收2多万元,公司年上交税金638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4月22日,贵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建生赴紫云县调研羊肚菌种植基地选址工作。贵盐集团副总经理孟德峰、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杨仁德,紫云县县委、县政府和县人大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任建生一行先后来到紫云县坝羊镇红院村班家寨、红院坝区,大坡脚组、熊洞组,听取当地负责人介绍生态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情况,深入田间地头详细查看了解水源水质、种植规划,省农科院专家现场检测土质,水质
近日,省农科院果树所自主培育的蓝莓新品种‘辽蓝513’和‘辽蓝515’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植物新品种权。 品种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和基础,目前蓝莓产业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我国蓝莓生产长期依赖国外引进品种,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未来我国引进新品种的成本和门槛会日益增高,非法引进未来可能会面临知识产权法律纠纷风险,而我国蓝莓育种工作因资源少、起步晚、基础弱,导致育种进展与国外差距大。品种产权或将影响我国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选育优质且更适合我国土壤及气候环境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对逐步掌握我国蓝莓种业“芯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月16日上午,长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夏治中到我院调研。院领导李秀杰、郜宁、王广杰参加调研。 李秀杰院长详细汇报了我院三年来在学科发展、科研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5月15日,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2021年休闲农业紫金山论坛”在江苏省农科院顺利召开。此次论坛由江苏省农科院休闲农业研究所、中国农学会都市农业与休闲农业分会、南京大学创意农业研究院联合主办,江苏省农学会休闲农业分会、江苏省农学会科技政策分会承办。 本次论坛针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展讨论,共同谋划未来休闲农业发展新路径、新举措
8月7日上午,第二十二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据介绍,本届农交会将于9月26日至29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本届农交会以“科技、绿色、品牌、质量”为主题,由农业农村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农民日报社协办;廊坊市政府、河北省农业厅、省供销社、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林业厅、省粮食局、省水利厅、省气象局、省贸促会、省农发办、省农科院承办
昆明信息港讯 11月4日首届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省级决赛暨第二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云南省选拔赛在昆明圆满落幕。大赛共产生1名“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名“云南省技术能手”、18名“云南农业技术能手”、16名“优秀选手”、9名“优秀裁判”、6个“优秀团体奖“、1个“优秀组织奖”。 本次大赛来自全省各州(市)的16支代表队、120余名优秀选手参加了竞逐比赛涵盖种植业产品、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2个项目
记者近日了解到,由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动实施的“甘肃省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项目将重点建设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咨询服务“三平台”,构建“甘肃省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助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 据介绍,自2016年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后,省农科院以联盟为平台,提出了“甘肃省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项目,并于去年10月由省财政厅批复立项,5年预算财政资金达1.8亿元,首批4个省级引导创新资金项目已启动实施。 2018年项目全面启动后,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拟组建河西走廊现代高效节水农牧业、中东部旱作区现代循环农牧业、陇南山地中药材及特色林果、甘南草原生态畜牧业、兰白经济圈现代都市农业等协同创新中心,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新格局
永安黎明饲料有限公司位于永安市燕西狮子山工业区,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是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等科研、生产单位联合组建的集科、工、贸为一体的高科技股分制企业。并于2000年10月建成投产,自投产以来,以科技为先导,充分发挥山海协作和华龙集团饲料技术的优势,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 年产猪、鸡、鸭、鱼等畜禽水产饲料可达8万吨,年产值可达15000万元。公司直接安排劳动就业100多人,并带动了大批量养殖、运输、和销售等相关行业人员就业,农民通过饲料销售和养殖年人均增收2多万元,公司年上交税金638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