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星体
专门研究和应用微波的无线电技术的学科。微波是频率高、波长短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在1米到1毫米之间,频率为3×108赫兹到3×1011赫兹
最新一期《自然》期刊中指出,国际科学团队在宇宙深处某类星体中央,发现一个超级黑洞,其质量比太阳大上1200万倍。〈photo by 网络截图〉 【台湾醒报记者陈彦骅综合报导】天文学家发现在“宇宙大爆炸”9亿年后、所产生的最古老的黑洞。最新一期《自然》期刊中指出,国际科学团队在宇宙深处某类星体(quasar)中央,发现一个超级黑洞,其质量比太阳大上120亿倍
星系会互相吞并吗? 星系在宇宙中一直在高速向外膨胀。在星系团内,星系的空间密度比较高,星系间的距离约为星系直径的10~1000倍。在引力的作用下,星系可以在几亿年的时间内就移动相当于本身直径那么大的距离
专门研究和应用微波的无线电技术的学科。微波是频率高、波长短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在1米到1毫米之间,频率为3×108赫兹到3×1011赫兹
2012年9月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陈学雷研究员走进中科院科学技术史大讲堂,以“宇宙学的兴起和发展”为题,在自然科学史所401会议室给广大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本次讲座由自然科学史所孙小淳研究员主持。 现代宇宙学从爱因斯坦提出第一个宇宙学模型到现在只有不到一百年,但是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宇宙的形成源于一次大爆炸几乎成为了人们的常识,现代宇宙学是怎么发展成今天这样的呢?陈学雷从爱因斯坦提出第一个宇宙学模型讲起,谈到了19世纪观测手段和技术的发展对宇宙学的促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如何使宇宙学成为可能
科学家绘制最大宇宙三维地图,涵盖200多万个星系! 目前,科学家经过为期5年的深入勘测探索,最新发布了“迄今宇宙最大的三维地图”,涵盖了200多万个星系,跨越宇宙110亿年历史。 图中是“斯隆数字天空调查(SDSS)”项目图像,它用颜色编码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星系以及它们是如何被发现的。 这张宇宙地图是持续进行的“斯隆数字天空调查(SDSS)”项目的研究成果,这是一项旨在绘制可观测宇宙膨胀区域的国际任务,有望解决一些宇宙难题
即使黑洞看起来就像甜甜圈一样普通,它依旧是世界上最神秘、最受瞩目的天体之一。 前不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天美国际官网国家天文台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和高校共同完成的一项黑洞研究重要成果,论文题为《供给类星体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燃料的核区快速内流》。 是的,这项研究就像它的标题一样高深莫测
专门研究和应用微波的无线电技术的学科。微波是频率高、波长短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在1米到1毫米之间,频率为3×108赫兹到3×1011赫兹
引力透镜是一种大质量物体改变其周围时空特性,从而使光线在其附近传播时路径发生弯折的现象。 简单来说,引力透镜就是像它的名字一样,是由引力引起的透镜效应。就像我们拿“放大镜”去看遥远的天体,而这个放大镜不是玻璃的,而是另一个大质量的天体
光度距离 DL 是定义天体的绝对星等M和视星等m这两个名词之间的关系。 也可以表示为: 此处 DL以秒差距来测量。对邻近的天体(在银河系内的天体)光度距离在欧氏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天然距离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