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网
为进一步推动“百人百企 助力发展”挂职惠企工作,区委党史办、区档案馆联合党支部于 5月25日,在区档案馆召开了一次“挂职惠企工作座谈会”。区委党史办主任、区档案馆馆长、联合党支部书记施国强,副书记陈永康,挂职企业代表等参加座谈,就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加强挂职惠企工作的意见建议等进行了交流。 座谈会上,吴江南联电子有限公司、苏震热电有限公司、吴江市桃源海润印染有限公司、海泰纺织(苏州)有限公司等挂职企业代表各自介绍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并分别围绕生活污水处理、热网管道如何走出去、电瓶车停放安置、如何建立企业档案等方面提出了相关问题和意见建议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供热负荷需求,今年燕山湖发电企业投资近2000万元,对热网进行了9项技术改造,目前已顺利完工,并在实际供热中发挥了作用,供热质量和可靠性得到显著改善。 该企业坚持长远发展战略,打好供热持久战,在努力扩大供热面积、争取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供热管网及系统“高配”,逐步扩大供热能力,全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步伐。该企业超前谋划、步步为营,根据供热面积逐年递增的趋势和发展实际,实施热网技术改造,从保障供热安全和经济性方面统筹考虑,提高企业供热能力和质量
用户可执行UPS与网络平台之间的远程监控和数据的网络通信操作,使UPS不间断电源具有远程管理能力,成为网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间断电源UPS管理和监测系统具有专业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易使用、高性能、高可靠性,涵盖故障分析、报警方式多样等特点。真正做到电源管理的实时化,智能化、网络化,使用户实现方便,安全,可靠,准确,低成本的无人值守电源管理
聚氨酯发泡保温螺旋钢管敷设方式与传统的地沟及架空敷设相比,具有诸多优点。直埋式保温管是由输送介质的钢管,高密度聚乙烯外套管,以及钢管和外套管之间的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层紧密结合而成。 黑夹克直埋保温钢管双层外护钢套钢保温钢管保温层生步骤防腐管、外护管转运到保温生产线时,要对其进行外观检查,确保都是合格产品
聚氨酯直埋保温管分三层结构:第1层:工作钢管层根据设计和客户的要求一般选用无缝管(GB8163-2008)螺旋焊管(SY/T5037-2000)和直缝焊管(GB/T3091-2008)。钢管表面经过先进的除锈工艺处理后,钢管除锈等级可达GB8923-1988标准中的Sa2.5级,表面粗糙度可达GB6060.5-88标准中R=12.5微米。第二层:聚氨酯保温层用高压发泡机在钢管于外护层之间形成的空腔中一次性注入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原液而成
聚氨酯保温硬质泡沫保温管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近十几年,我国供热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消化、吸收这项技术,正推动着国内管网敷设技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十几年来的实践成果充分证明了聚氨酪保温直埋管敷设方式与传统的地沟及架空敷设相比,具有诸多优点
供暖期间居民私自放供热管道内的热水,导致室内温度不高,热力公司不得以在暖气水中添加暖气臭味剂,以防止居民私自管道内热水,实属无奈之举。我公司针对冬季供暖期间失水量严重研发了大蒜味暖气臭味剂,本产品不仅对热网管路有缓蚀、阻垢的作用,还能有效防止人为偷水,浩北牌(大蒜味)臭味剂,外观为红色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蒜臭味或狐臭味,令人厌恶。该能*防止人为的系统失水,是阻止热水流失的理想的节能,广泛用于热水锅炉及各种热交换器供热的管网等
清洁能源供暖是什么? 清洁取暖是指利用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清洁化燃煤(超低排放)、核能等清洁化能源,通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包含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为目的取暖全过程,涉及清洁热源、高效输配管网(热网)、节能建筑(热用户)等环节。“电采暖”是清洁能源供暖的一种方式。 通过两项清洁能源供暖项目的投入使用,截至目前消纳清洁能源3854.32万千瓦时,缓解了当地电力消纳不足及系统调峰困难等问题
聚氨酯保温管较之传统的各类保温管材具有十分突出的优点:1、保温性能好,热损失仅为传统管材的25%,长期运行可节约大量能源,显著降低能源成本。2、具有很强的防水和耐腐蚀能力,不需附设管沟,可直接埋入地下或水中,施工简便迅速,综合造价低。 聚氨酯直埋管道以其优良的性能,方便的施工及使用年限长而倍受人们欢迎,其结构为:外保护层、保温层、防渗漏层三部分,外保护层材料为聚乙烯或玻璃钢或其它材料
8月26日,由中国能建参与设计建设的广东东莞燃机热电联产一期工程2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标志着该工程全面投产发电。 试运期间,2号机组运行稳定,自动投入率、保护投入率、仪表投入率均达*,轴系振动优良、温度正常,电气一次设备运行良好,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优良标准。 东莞燃机热电工程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谢岗镇银山科技园,一期建设2台472.52兆瓦(F级改进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同步建设脱硝装置,配套建设热网和天然气管道,其中,1号机组已于6月9日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投入商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