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气体
氮气发生器采用变压吸附及先进的提纯技术(PSA)产生连续的高纯氮气。压缩空气经过冷凝管和过滤器进行初步的干燥和过滤后,进入处于净化模式的CMS柱后,除去大部分O2 、 CO2、水分、碳氢化合物后,产生洁净、干燥的高纯氮气。氮气发生器采用进口分子筛变压吸附分离制氮,制氮快纯度高,有多种规格型号,适用于氮吹仪、氮气保护、手套箱、原子吸收、液质联用等多种设备
气溶胶灭火技术是在军用烟火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灭火技术.气溶胶灭火装置中的药剂为固态其药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喷放出来的组分为气溶胶. 第一代气溶胶灭火技术诞生于我国也称烟雾灭火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S型气溶胶灭火装置主要用于扑灭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火灾.这是一项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灭火技术既有烟又有雾既有细小的固体颗粒又有水蒸气和N2、CO2灭火气体形成的气溶胶物质用于灭火 七氟丙烷灭火剂不导电,不破坏大气臭氧层,常温、常压条件下能悉数蒸发,灭火功率高灭火速度快,灭火后无残留物。用于全吞没体系能够扑救A、B、C类火灾和电器火灾,可用于维护常常有人逗留和作业的场所。 氟丙烷属含氟化合物,高温受热会分化发作氢氟酸,对维护目标的金属、玻璃外表会发作腐蚀;对防护区内的人员有必定的毒性,影响人的呼吸和眼睛
1200℃实验气氛炉适用于高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做高温烧结、金属退火、新材料开发、有机物质灰化、质量检测之用,也适用于军工、电子、医药、特种材料等生产和实验。 1200℃实验气氛炉是学校实验室精心研制的气氛炉,产品具有先进合理的结构,升温快,操作简便等特点,实验气氛炉掺钼铁铬铝合金电阻丝为加热元件,采用真空成型工艺技术生产的进口无机纤维作为炉膛的保温材料和特殊的绝热设计。炉体采用双层炉壳结构,高性能隔热材料,并配有冷却风扇,使炉体外表面温度低比普通窑炉节能60%
硅碳棒,又名硅碳棒加热元件或SiC加热元件,是由优质绿色碳化硅制成的非金属高温加热元件。与金属电热元件相比,该元件具有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寿命长、安装维修方便等优点。 SiC加热元件在氧化气氛或氩气或氦气的惰性气体气氛中的工作温度可高达 1550℃
美康生产的气调包装机是一种新型食品保鲜技术,采用保护性混合气体(通常为CO2、N2、O2)置换包装内的空气,利用各种保护性气体所起的不同作用,抑制引起食品变质的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繁殖,并使活性食物(果蔬等植物性食品)呼吸速度降低,从而使食品保鲜并延长保鲜期。 一、气调包装技术在智能化包装时代必将占有一席之地。随着一些食品果蔬保鲜产品日益成为食品类消费的主流,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把气调包装应用于食品的保鲜,可使食品的货架期大大延长,因而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半导体产业的基石是芯片,半导体材料又是制作芯片的核心材料,由此可以得知,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和更新换代是半导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和技术基石。而碳化硅材料又因其高禁带宽度,高电导率,高热导率的良好物理性能在一众半导体材料中脱颖而出,被认为是未来被广泛使用的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光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半导体电池,以及半导体照明等方面
随着我国工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氩气作为一种稀 有气体,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下面包头工业气体厂家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氩气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氩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惰性气体,微溶于水,不燃气体,稳定性好,主要用作电弧焊接和保护气体。氩气本身无毒,但如果浓度太高时,会引起缺氧而产生窒息作用,液态氩气对人体有害,遇高温氩气有爆炸的危险,而且氩气泄露导致引发事故的新闻时有发生,因此,氩气在使用过程中十分注意。 1、氩气应储存在通风、干燥、阴凉的库房里,远离热源和火种,避免阳光直晒,而且氩气瓶要有防倒措施
高温型磁翻板液位计的磁浮子在使用过程中磁浮子会有消磁现象,消磁从而导致磁翻板液位计失效。高温型磁翻板液位计(特别是高温高压型磁翻板液位计)其使用温度一般都超过180摄氏度,其安装可拆卸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高温型磁翻板液位计的磁浮子消磁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1、使用温度高于硬磁材料的居里温度; 2、硬磁材料的剩磁随时间变化,受自身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剩磁小于耦合临界值; A、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要选用恰当的硬磁材料
中空玻璃是由美国人于1865年发明的,由双层或三层玻璃构成,在双层玻璃之间放置内部装有干燥剂的铝型材,用高强度的密封剂粘接,形成了气密性好、隔音、隔热的组合玻璃。 在中间填充惰性气体,和在内侧玻璃镀膜的中空玻璃,都能很好的提高性能。据测试,中空玻璃对综合噪音有30db的减噪效果,但对低频噪音效果要差不少
买车别也被忽悠:氙气大灯和LED大灯到底那个更好? 说起汽车大灯,其实在汽车刚诞生之初几乎没有任何功能,更不用说车灯了,早使用的车灯是煤油灯,也不是装置在汽车上边的,而是有一年一辆汽车在晚上迷路了一位农民提着煤油灯把它引回家的,直到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才使用电灯做为汽车大灯。到了1905年乙炔灯的出现,它以高出普通电灯一倍的亮度也被用在汽车照明上。再到1925年的白炽灯,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普通灯泡,它的出现才标志着汽车照明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告别了之前的“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