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
处暑是一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8月23日前后,代表三伏天已接近尾声,处暑之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会逐渐下降,降水也会随之减少。此时,昼夜温差较大,多处果林和农作物即将成熟,也是预示和提醒农民加紧采摘的节气。 处暑即为出暑,是一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排第十四位,在每年公历的8月23日前后,代表三伏天已接近尾声,处暑之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会逐渐下降,降水也会随之减少
农业气象站是一款集气象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管理于一体气象采集系统。可任意搭配,满足对智慧农业单点多参数监控的需求。可选配LED大屏,防雨防潮,多种输出方式可供选择,适用于农业、科研、气象等领域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时令)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划分,即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确定节气;“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侧柏是太行山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主要树种之一。1966年雨季在栽植的侧柏幼林,经历了历史上的3年持续大旱,当地是干旱期土壤湿度已使树木生命活动过程遭遇到严重缺水,含水量仅约4.3%而侧柏仍能较好的生长发育,显示出极强的抗旱能力。 多年来,造林超过约6666.67hm?,选用乡土树种和引进树种20多种,其中进行过造林试验的有10多种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森林与生态模拟研究组博士研究生郭霞丽在研究员黄建国的指导下,研究揭示了寒带林黑云杉物候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生态学期刊》。 生态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摸清树木如何适应不同环境的规律,从而指导全球变化下的森林可持续发展
根据作物营养特点和土壤性质,制定了氮、磷、钾、中微量元素在复混专用肥中的科学配比和合理用量。如南方酸性水田和多雨地区的坡地不适宜利用水溶性磷和硝态氮;虽然大部分土壤磷含量较高,但由于物候效应的频繁发生,土壤供磷能力降低,且专用肥中含有适量的磷。不施氮钾肥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陕西苗木批发,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系列绘本》共分为四册,分别为《十二时辰》《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我们的节日》,以非遗剪纸艺术形式,讲述中国特有的节气、生肖、计时、节日的知识,融合中国古代历法、历史、文学、自然、农事、民俗、时令物候等众多领域的传统文化知识,以精美的画面、生动的儿歌诗歌、通俗易懂的语言,全方位地讲述了中国特有的节气物候生肖文化,是一套非常适合儿童阅读的传统文化启蒙绘本 ★《中国诗词大会》特邀嘉宾康震教授推荐并作序。 ★ 内容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编入的时令农事、自然物候的特征、古诗、成语典故、谚语、儿歌等让小朋友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更能了解这些宝贵的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些财富不再只是古人留下的遗产,而是真正“活”在今天,由孩子们继承发扬,代代相传。
大暑节气有什么习俗?大暑节气的物候有哪些?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因为“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就是炎热之极。大暑相对于小暑,会更加的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
马鞍山市气象台2022年06月14日08时55分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预计24小时内我市主城区及博望区,慈湖、银塘、向山、霍里、佳山等乡镇、街道将受大风影响,阵风7级以上。 根据省应急管理厅2022年12号预警信息: 14日我省东部部分地区有短时强降水、7~9级雷暴大风、小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