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钠素
肾小管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的一条细长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作用.肾小管按不同的形态结构,分布位置和功能分成三部分;近端小管、髓袢和远端小管。 肾小管平均长约30-50mm,均由单层上皮构成,缺血、感染和毒物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导致肾功能障碍。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心钠素、甲状旁腺激素等,也可导致肾小管功能改变
肾小管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的一条细长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作用.肾小管按不同的形态结构,分布位置和功能分成三部分;近端小管、髓袢和远端小管。 肾小管平均长约30-50mm,均由单层上皮构成,缺血、感染和毒物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导致肾功能障碍。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心钠素、甲状旁腺激素等,也可导致肾小管功能改变
肾小管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的一条细长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作用.肾小管按不同的形态结构,分布位置和功能分成三部分;近端小管、髓袢和远端小管。 肾小管平均长约30-50mm,均由单层上皮构成,缺血、感染和毒物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导致肾功能障碍。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心钠素、甲状旁腺激素等,也可导致肾小管功能改变
肾小管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的一条细长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作用.肾小管按不同的形态结构,分布位置和功能分成三部分;近端小管、髓袢和远端小管。 肾小管平均长约30-50mm,均由单层上皮构成,缺血、感染和毒物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导致肾功能障碍。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心钠素、甲状旁腺激素等,也可导致肾小管功能改变
心钠素又称心房利钠利尿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多肽,它具有强大的利钠和利尿的功能。心钠素虽然在许多器官中都存在,但最主要的分泌器官是心房,人和大鼠的心房都含有丰富的心钠素,其含量可达160~200ng/g组织。 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反,心钠素具有强的降血压作用,其降压机制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主要的作用有:①心钠素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心钠素抑制Ca2+内流和由肌浆网内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