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灾
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南下共同影响,1月12日至15日,南阳市出现雨雪、大风、强降温天气。南阳市强化部门联动联防,切实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市气象局提前部署,早在1月10日就发布重要天气报告;14日22时发布《重要天气预警报告-暴雪Ⅳ级》,南阳市人民政府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依此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Ⅳ级应急响应》
防灾减灾手抄报怎么画简单又漂亮呢?灾难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它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力争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简单又好看的防灾减灾手抄报的画法,喜欢它的小朋友们可以参考小编给出的画法,可以试着一起画起来哦,然后画给身边的小朋友们看哦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有关中央企业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机构: 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安委办〔2021〕5号)部署要求,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将在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测测你的安全力”全国安全知识网络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主办单位: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 (一)竞赛时间:2021年6月1-30日
推广使用钢结构建筑已成为我国传统建筑产业向建筑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有可能打通房地产业、建筑业、冶金业、机械装备制造业、新型建材业、防灾减灾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绿色建筑产业、国家战略资源储备之间的行业界线,集合成为一个新的推进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就是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的钢结构建筑体系。 专家表示,钢结构建筑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技术标准,促进我国传统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还可以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贯穿“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科学发展理念,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目标,创建一种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各种资源能循环使用的城镇化建设新模式
2月2日,许昌市委组织部微信公众号“许昌组工”在“市直机关‘五星’支部创建”专栏,刊发市气象局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在市直机关引起良好反响。 2022年以来,许昌市局党组高度重视机关党建工作,结合市委部署和单位实际,扎实组织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活动,持续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水平,以党建高水平引领保障气象发展高质量。该局组织党员干部参加文明交通劝导、社区创建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到结对乡镇禹州浅井开展“四送一助力”帮扶活动,并举办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讲座;到乡村振兴帮扶村禹州磨街户阳村开展送资金、送温暖、同吃“连心饭”主题党日活动,持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提升文明创建工作水平,夯实“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的基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争当出彩气象人活动
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汛期主汛期,防洪、抗洪、救灾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各地、各部门防汛人员“乘风破浪”,全力减少暴雨对城市生活和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基于“pre”,作为汛期前的“保安”
法制网2月9日讯 记者 张维 民政部今日在其网站公布2014年1月份全国自然灾害情况。经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的会商分析和核定,1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干旱、低温冷冻和雪灾、地震为主,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212.9万人次受灾,8人死亡,9人受伤,近3000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万余间房屋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01.2千公顷,其中绝收6.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7亿元。灾情总体较去年同期偏轻
重庆大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把握学校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动向,在组织保障、技防建设、宣传教育、隐患排查等方面下功夫,全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努力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健全制度体系,确保组织保障到位。成立5个安全管理专项领导机构,实施安全稳定“一把手”工程
为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应急避险能力,确保在地震来临时应急疏散工作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8月26日上午,华阴市民政局在机关办公楼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为确保演练活动取得实效,该局召开专题会议对演练活动进行安排部署,研究制定了详实的演练方案,并及时向全体干部就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细节作了细致解说。上午11时43分,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随着“地震警报”的哨声响起,各楼层办公人员在楼层引导员的精准引导下,仅用时1分钟,均安全撤离至预先指定的应急避难点
负责发展改革、工业、科技、统计、投资促进、防震减灾、中小企业、煤电产业、信息产业、民营经济、环保、低碳等工作。协助副区长李方甫分管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分管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区统计局、区经济合作中心、区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利州生态环境局、区民营经济服务中心等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