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水堆
1月16日,在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华能海南昌江核电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和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等单位的共同见证下,海南昌江核电3号机组“华龙一号”反应堆压力容器水压试验圆满成功。 作为核电站核心部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反应堆压力容器被称为压水堆核电站的“心脏”,其制造质量对核电站的安全和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而水压试验是检验其整体强度、密封性和主焊缝质量的重要“试金石”,也是制造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对此,海南核电高度重视,设备采购处积极协调,核动力院采购部周密策划、设计部门技术护航,中国一重专项落实,各方通力协作,全力保障水压试验前各项工作准备就绪
近日,由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建设管理的国核示范500千伏送出工程完成建设和调试验收,将为示范电站并网发电提供坚强的调试电源。 由国核示范电站建设的我国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CAP1400示范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1号机组预计2023年底建成发电,2号机组预计2024年6月底建成投产,两台机组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215亿千瓦时
本文摘要:美国能源部公布了一份环境评估草案,建议在爱达荷国家实验室材料与燃料联合体(MFC)及该实验室的核技术与工程中心(INTEC)生产核燃料。材料与燃料联合体目前正在用于一种电解提炼机来掺混乏燃料,这种乏燃料中所含几十年前由实验细胞分裂填Ⅱ产生的低美浓铀。由此产生的较低美浓铀被称作高浓度较低美浓铀,目前储存在爱达荷国家实验室
由中广核集团、中核工业集团和国电投集团及民营企业组建的国内首家新型核电研发中心11月29日在山东成立。该研发中心主要围绕“华龙一号”、CAP1400等自主三代核电项目的批量化建设,打造技术研发和产业示范基地。 分析人士称,“十三五”期间国内有望开工30余台核电机组
受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于2013年4月14日在上海组织召开了由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联合研发的“AP1000/CAP1400核电机组化容补水泵”和由凯泉自主研发的“ACP1000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设备冷却水泵”、“余热排出泵”三种样机的鉴定会。 此次鉴定会邀请了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黄鹂副司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隋永滨总工程师、上海市经信委马静总工程师和上海市核电办吴正扬主任、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顾国兴副院长参会,并由来自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等单位的15名核电专家组成了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根据相关资料、审查小组审阅意见和测试小组见证意见,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三种样机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批量生产
2020第17届北京国际供热节能环保设备展览会即将于2020年4月1日-3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本次展会主题:大力发展新型供热设备 落实节能减排实施发展 共享碧水蓝天,展会时间:2020/04/01-2020/04/03 展会地点: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2020北京暖通展|北京供热设备展|2020北京供暖展|热泵展|北京碳晶地暖展|中国暖通管件展|新能源展|热泵热水器展|北京壁挂炉展|北京锅炉展|国际暖通展|水暖展|北京新风净化展|北京净水展,行业内企事业单位及采购合作单位均可免费入场参观。 核能供热来了!发电之余兼职供热,安全吗?能大面积推广吗? 坐落于瑞士北部莱茵河畔的贝兹瑙核电站(Beznau)是世界上最年迈的核电站——分别于1969年、1971年投入运行的两台核电机组仍在服役,提供电力的同时,该核电站自1980年开始“兼职”供热,通过140多公里的管道向11个社区的工业和家庭输送热力。 自核能和平应用于电力生产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包括瑞士、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逐渐设计开发出很多核供热系统,作为区域集中供热或工业供热热源,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
年终收官,捷报频传。12月29日,中核集团在福建省霞浦县宣布示范快堆工程土建开工。示范快堆工程建设,是我国核能战略“三步走”的关键环节,也是新时代、新形势下中国核工业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将开启我国核能发展的新篇章,为福建省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1日在南宁宣布,中国西部首座核电站1号机组当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机组每天发电量2400万千瓦时,可满足一座中等城市的电力需求。 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由中国广核集团和广西投资集团按照股比61%和39%出资建设,2006年开始筹建,2010年7月获国务院核准建设
地理位置和相关背景: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工程项目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乡柳河村境内,在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西北侧。厂址毗邻黄海,西南 距连云港市新浦区中心约28km(直线距离,以下同),西北距连云区中心约11km,距宿城乡约4km。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为两台百万千瓦级 WWER1000型压水堆核电机组,均已于2007年投入商业运行
由中国一重承制的我国首台完全自主化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各项技术指标全部满足要求,于2010年12月18日完工发往辽宁红沿河,这是我国二代改进型核电自主化建设重点依托项目、完全自主化的百万千瓦核岛主设备首次投入运营。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是安置核反应堆并承受其巨大运行压力的密闭容器,是压水堆核电站中的关键设备,具有制造技术标准高、难度大和周期长等特点,而且是不可更换的设备,必须保证其在核电站寿命期内绝对安全可靠。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的制造经过独立研发、自主创新,已完全实现国产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为我国核电建设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成套装备的能力,有效地保证了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安全,扭转了我国核电重大技术装备所需关键设备和大型铸锻件受制于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