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摹
2013年以来,粮农组织“全球视角研究团队”就把发展前景分析作为其开展有关粮食和农业长远未来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论的一部分。 在对影响粮食和农业系统的各种趋势进行审视的基础上对不同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着重说明了粮食和农业所面临的各种潜在挑战。把定性评估与各种定量模型推演结果相结合,能够有助于查找粮食和农业系统未来可能采取路径以及促进这些系统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的战略选项
注意总是和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同时发生。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注意品质,将直接影响他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他做事的效率。许多孩子上学后学习困难,就是因为注意力没有发展好
当下的国产电视剧市场上,职场剧越来越多,这一类型以职业特性、职场人群、行业生态为显著标识,让观众感受剧中人的职业魅力,也获得观察社会生活的重要视角。职场剧善于捕捉行业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主创不仅要有真情实感和责任担当,更要有深度思考和敏锐洞察,以饱满诚挚的心态理解现实生活,以理性冷静的姿态呈现社会百态,这也是行业剧独有的魅力。 正在热播的都市职场剧《平凡的荣耀》将笔墨集中于大都市里平凡人的心灵成长与奋斗历程,展现金融投资行业从业者的百态人生,充分挖掘职场人物故事的典型性,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它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载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并且由它派生出了书法、篆刻等独特的艺术。本课以中国汉字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历程,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
高科荣境·桂山堂丨对话大家之王烈和他的“纸上美人” 王烈先生是一位深切关注国画发展动向的画家,他说:“笔墨当随时代。”一直以来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努力诠释着国画的“传统与创新”这个永久的话题,作为一名国画家,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创作,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纸上美人”清新脱俗、温文尔雅、韵味十足。2016年8月30日上午高科荣境·桂山堂携手《文化南京》与王烈先生相约一起畅谈他的“纸上美人”
《永隔一江水》是青年作家邓安庆*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作品延续了邓安庆*擅长的故乡文学写作,仍围绕作者熟悉的湖北家乡邓垸展开,细致描摹真实质朴的人物和动人亲切的故事,这本书和作者以往作品《柔软的距离》《纸上王国》《山中的糖果》一同构成一脉相承的“邓垸故事集”。本作品体例上虽属短篇小说集,但各篇的人物和事件相互勾连,彼此融会贯通,淳朴可亲的人物、清新温婉的氛围一以贯之,全书又可当作一部长篇来读,行文流畅,人物鲜明,故事感人至深,且极有纵深地探讨了城乡差异、代际关系、留守儿童、重男轻女等一系列乡村议题,是邓安庆目前*为成熟也*为成功的一部作品
为推广全民阅读,培养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化氛围。近日,由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肇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肇庆市图书馆承办的2022年肇庆市“全民阅读”活动之《人间值得:十四位大先生的人生解答书》阅读分享会在肇庆市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办。 肇庆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向读者朋友介绍《人间值得:十四位大先生的人生解答书》一书,本书收录《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采写的文化名人稿件14篇,通过描摹那些大家熟悉的文化名人,从细微处窥探先生的品格,思索过往时代
1994年,彼得·克罗斯比骑着飞鸽公司为其定制的紫色山地车,从北京到香港,穿越城市与乡村,完成了3000多公里的骑行,拍摄了19400张相片,录制了80小时视频,写完了15本日记,走过了12段路程,途中历经了11次爆胎,1次住院。每一个数字,都是对于历史时空的致敬与雕琢。 2021年,前国家地理频道前摄影记者、撰稿作家、骑行家彼得·克罗斯比重回中国,意在复刻只身骑行,再次重走3000多公里路线穿越“龙之腹地”、而摄制组一路跟随彼得,忠实地记录了老彼得在新时代重游往昔骑行路线的骑行之旅,穿插大量94年的珍贵素材,从一个外国友人的视角和两次骑行体验的对比,向观众多角度呈现中国近30年的伟大变革,从一个侧面描摹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
2月15日,由昌平区委宣传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文联共同主办的昌平区“唱响主旋律 共享新时代”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首期“新·悦”读书活动在昌平区文化馆举办。此次活动以“与月牙儿下的《树孩子》相遇”为主题,作者王伟带领50余名文学爱好者们回顾童诗集《树孩子》的创作历程。 据了解,《树孩子》为北京老舍文学院月牙儿诗集(8卷)之一,作为唯一一部童诗集,《树孩子》以别具一格的形式,展现了童诗之美、童趣之真、童心之纯
2022年11月2日,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提高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体会大自然的活力,我院书法社团在美艺楼前坪组织了“彩绘美艺楼”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主要面向22级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 在活动开展之间,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本次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