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席
3月10日,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东莞市科学技术局、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东莞市投资促进局、东莞滨海湾新区管委会、正中集团承办,前瞻产业研究院协办的“黄金新赛道 机遇滨海湾”2023全球数字医疗创新生态峰会(中国·滨海湾)在东莞滨海湾新区盛大开幕。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席教授、理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讲座教授、宾州州立大学教授、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张绪穆发表了以“中国生物医药的产业化道路”为主题的演讲。 张绪穆首先表示小分子药物是春天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学科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3年第一批获准设立工业工程硕士专业,1997年起设立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后又获准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工业工程方向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 2001年10月11日,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正式成立,特聘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渡大学 Salvendy 教授出任首届系主任和讲席教授。工业工程系的立系宗旨是:“在教育与研究方面建成世界一流的工业工程系,致力于提高中国和世界的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
报告时间:2022年12月14日(星期三) 10:00-11:30 主办单位:博鱼官网首页(中国)集团科技处、地球科学博鱼官网首页(中国)集团、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河 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专家简介:倪怀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200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2009-2012年任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拜仁地质研究所(BGI)博士后
饶毅,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大主任、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所长。回国前任教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和西北大学。曾任Journal of Neuroscience、Developmental Biology等国际学术刊物编委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每个人工作生活所包含的各个方面都在“项目管理”中有所反映和应用,小到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大到承接一个价值上亿的工程,这些都是“项目管理”的范畴。因此,“项目管理”在生活中是规划人生幸福的指南,在工作中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在职场中是通向职位晋升的阶梯。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将“项目管理”的管理理念应用到每一项工作任务上,那必将会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够以更短的时间、更低的成本、更好的质量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提升组织的效率和效益,增强组织的竞争优势
姜正瑞,南京大学商学院营销与电子商务系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在2019年加入南大之前,任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商学院信息系统与商业分析教授和托米讲席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商务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研究特色是将管理学研究与计算机科学研究有效融合,在商业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决策支持和科技创新扩散等方向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多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如Management Science MIS Quarterly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3月1日,我校召开2022年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及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会。党委书记杨庆山通报校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情况,代表校领导班子作2022年度工作述职报告,就学校2022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作专题报告。校长陈雨露主持会议
它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吗? 答案是否定的。 天敌进攻、灾荒、瘟疫、战争,人类自古以来就与各种各样的风险共存。在应对风险的过程中,人类从游牧变成农耕,从落后演化为先进,从历史走到了今天
1月5日,南开大学碳中和交叉科学中心揭牌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原所长刘嘉麒,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焦念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赵进才,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会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南开大学原校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龚克,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其林,天津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卢双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南开大学讲席教授李维安,南开大学碳中和交叉科学中心主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启星等专家出席会议。陈军宣读了交叉中心成立文件
在大学里,选上一门由12位院士同教的本科通识选修课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3月18日,由南开大学医学院开设的“名师引领”通识选修课“医药前沿与挑战”迎来第一讲,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讲授“生物医学研究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吸引了1.4万人线上参与。 南开大学医学院2020级生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龙瑶说:“曹校长在课上提到,学科交叉对生物医学的发展很重要,他讲到人工智能在医学实践与健康提升方面的应用、机器人做手术、新型材料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等,给了我很大启示,未来自我提升的方向更明确了。” 着眼全球生物医药前沿趋势,南开大学医学院于本学期正式开设由12位院士主讲的“医药前沿与挑战”通识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