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
12月13日,在省文化旅游厅、省教育厅主办的“2018湖北高校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果展示”活动中,我校参赛项目“老河口木版年画艺术实践工作坊”获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一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该项赛事以高校为单位组队,一校一队,汇集了省内本专科院校众多非遗传承工作坊。我校项目由教师吴天中、孙建军、齐华、胡婉,老河口木版年画传承人陈洪斌指导,学前教育1703班罗丹琪、赵婷婷、黄亲亲、朱智慧、康文静、王妍娇六名同学组队参赛
本次展览共展出中国美术学院收藏的102件展品,包括木板年画以及与其相关的教学文献,辅之以说明文字和图片进行全方位展示,向参观者呈现“老传统”的木版年画如何渗透到学院教学和创作中,活化为“新艺术”的过程。 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常见的一种绘画题材,内容涵盖世俗生活、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民间戏曲、山水花鸟等,对研究中国文化史、民俗学、民族学以及近代史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希望借此展览对年画进行研究性的展示,发掘年画与学院教学和创作的关联,而不仅仅限于年画图像本身的展示
本次展览将分为“木刻纪程”、“版画教程”、“外国版画选”三部分,展出中央美院藏品和藏书文献,回顾央美版画专业初建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上世纪50年代之前,因受限于条件,版画主要指的是黑白木刻画;50年代之后逐步丰富和普及套色油印和水印木刻画,并在木刻画之外着手发展铜版画和石版画,形成相对完整的“版画”概念。中央美院版画专业在五、六十年代的初建,主要则表现为对木版、石版、铜版画在技法和创作方面“刻版”教学的展开
2月10日,在童寿记木版年画工作室,童敏在印制年画。 童寿记木版年画始于1910年,为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童寿记木版年画的第四代传承人,童敏在创作上传承了徽州年画的艺术风貌,通过创作粉本、刻版、印刷等工序,呈现出色调淡雅明快,富有浓厚文化意味和乡土年味的年画作品
开博“护照”,制作精美,设计巧妙;极富创意的文物元素小印章既是展览的延续,也是文化的凝练、记忆的留影,让历史悠久的文物变得充满了现代生活的韵味。朱仙镇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郭太运大师作品、开博IP形象的融入,更让开博“护照”具有了独特的文化含义。 活动推出后,深受游客欢迎,特别是年轻人,大家争先去体验打卡,感受文物的魅力,探寻、拍照、分享,让青春与文化紧密的融汇在了一起,在一个个展厅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1月24日,《原神》在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流光拾遗之旅》木版年画非遗纪录片。纪录片展现了杨家埠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杨乃东以《原神》游戏中的“五夜叉”为题材,刻印年画作品的过程。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罗茂林)1月24日,《原神》在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流光拾遗之旅》木版年画非遗纪录片
1994年任教于中国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曾任副院长、党总支书记、现任院长、教授。国际艺教育协会会员、中国欧美同学会留俄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重庆留俄美术家同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重庆市人口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重庆市高等学校艺术学科高评委,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美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沙坪坝区美术家协会主席。 主持美术展览: 2010年,“红色巡回”全国著名留俄美术家作品展览(重庆) 2010年,第二届重庆版画作品展览(重庆) 2010年,重庆市第二届高校大学生“康颂杯”水彩画展(重庆) 2010年,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美术作品联展(重庆) 美术展览: 主持与主研国家及市级课题: 2010年,《西方艺术市场推崇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心理分析》(文化部) 2009年,《明清以来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图像研究》(教育部) 主持艺术设计工程: 2009年,全国教育系统歌咏赛“祖国万岁”标志设计(教育部) 2009年,重庆市“庆祝新中国建立60周年”纪念章的设计(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 2010年,市长工程质量奖杯设计(重庆市政府) 个人专著,编著出版: 主要美术群体展览: 1997年,第二届中国油画静物展,作品《红桌上的静物》(北京) 2005年,中韩美术优秀作品展 , 作品《中国画家与俄罗斯模特尔》(重庆) 2010年,第二届重庆市版画作品展,作品《网之物语》(重庆) 论文及作品发表(重要论文及作品): 2004年,被推荐为重庆国画、油画、版画最具实力艺术家提名,评为重庆油画十位最具实力的中青年艺术家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不同地区的过年风俗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四川人以生活安逸著称
宝鸡古称“陈仓”、“雍城”,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源地,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公元757年因“石鸡啼鸣”之祥瑞改称宝鸡。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
福建漳州非遗展示馆开馆 传承人现场“秀技” 本文摘要:漳州6月12日电 (余丹)12日,在中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福建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在市区“府埕”老街举办开馆仪式。据理解,目前漳州市享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项目184项,其中有51个项目选入省级非遗名录,16个项目选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1名,省级非遗传承人55名,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