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报
林芙美子是日本昭和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都受到大众的喜爱。很多作品更是被改编成电影,被搬上影屏。可见,林芙美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作家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系主任,哲学博士(心理学哲学方向),行为金融学博士后。曾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现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吉林大学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检查Z形手柄是否正常?”“异常。”当记者透过增强现实眼镜观察一扇飞机舱门时,眼镜上弹出了这样的提示,并伴随警报声。这是日前在京举行的“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活动”上展出的一项展品——“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复杂设备设施维护维修系统”,展品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发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输变电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莫娟带领科研团队,积极研究水性漆在变压器防腐领域的应用,攻关技术难点,对220千伏变压器散热器开展试点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莫娟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变压器运行环境复杂,为防止因受潮等因素产生锈蚀,需要涂装防腐涂层。然而,传统变压器涂层材料多采用油漆,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弥漫出刺鼻的气味,对环境造成污染
3月26日,201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及相关分析报告正式发布。在人文社科综合期刊排行榜中,《学术月刊》继续蝉联榜首;在高等院校排名中,中国人民大学的转载量位居第一,北京大学紧随其后;在社科院、社科联科研机构排名中,中国社科院独占鳌头,而上海社科院在省市级社科院中居于领先地位。这次排名,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共同研制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史全团队在相变储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简单易行的策略合成了石墨烯基的复合相变材料膜,并将其用于可穿戴的光—热管理器件。该复合相变材料膜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储热和光热转化能力,为智能可穿戴光—热管理器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上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史全团队在相变储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简单易行的策略合成了石墨烯基的复合相变材料膜,并将其用于可穿戴的光—热管理器件。该复合相变材料膜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储热和光热转化能力,为智能可穿戴光—热管理器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上
《中国科学报》2017年10月9日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陈怡平研究员与美国哈佛大学Ellison Aaron教授合作研究成果,研究发现目前大熊猫依然濒危。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2017年9月11日《地球环境学报》上。 本报讯(记者张行勇)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怡平与美国哈佛大学Ellison Aaron教授合作发现目前大熊猫依然濒危,相关成果发表于《地球环境学报》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唐永炳团队,研发出了一种基于不溶性有机负极材料的镁基双离子电池。相关成果发表于《能源存储材料》。该项目有望为发展新型镁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器件提供新的思路
一项新研究证实,2022年1月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喷发是现代最具爆发性的火山事件之一。 这项研究由英国巴斯大学研究人员领导,并于6月30日发表于《自然》。该研究结合了大量卫星数据和地面观测,表明这次喷发的规模和速度,及其产生的快速移动的重力波和大气波的范围在观测科学中都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