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昨天晚上有些无聊,突然想起来由于之前 Xbox 的原因我一直没有玩以 SF / LA / Vegas 为背景的 GTA San Andreas 这个作品。Google 后发现居然有人用某个火星工具做了一个 Intel Mac 可以跑的 OS X .app,实在是太神奇了,下载后在我的 Macbook 上运行完美,有两点需要注意:1,出现 Nvidia 的 logo 时按几下空格,不然有可能会死机。2,鼠标无法正常工作,在 options 里面把控制改成 joypad 然后全键盘操作就好了
Apple上周申请到肉眼无法看见的“微穿孔照明(Microperforation illumination)”技术专利,这种微孔虽然小但仍能让光线通过,和多点触控结合就能开发出隐形的装置控制技术。 ①这个技术被视为是现有MacBook背盖上照亮那颗苹果标记的延伸,但这次的技术升级让光线有更多掌控性与密度,搭配触控技术,达到隐形的控制。 ②许多背光面板都需要光源,微孔能在不破坏移动设备设计美感的前提下用于提示状态、取代键盘或鼠标的输入功能
- 将文件、应用程序及更多内容从 PC 快速移动到 Mac® 无论您是需要运行无 Mac 版本的 Windows 程序,还是需要从 PC 切换到 Mac 并需要传输数据,Parallels Desktop 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在 MacBook®、MacBook Pro®、iMac®、iMac Pro®、Mac mini® 或 Mac Pro® 上同时使用 Windows 与 macOS®(无需重启)。在 Mac 与 Windows 应用程序之间共享文件和文件夹、复制粘贴图像和文本并拖放文件
打算今后换新一代iPad Pro平板电脑的用户,可能现在要开始攒钱了,因为最近有传闻表示新一代iPad Pro将会涨价 80%,定价由1800美元起,比起搭载M2芯片及13寸屏幕的MacBook Pro定价还高出不少。 新一代iPad Pro 11寸及12.9寸分别会涨幅达80%及60%,定价由1500美元起到1800美元起。涨价的原因,由于传闻新一代iPad Pro会应用顶尖的OLED屏幕,包括应用双堆叠串联(两个发光层)结构、低温多晶氧化物(LTPO)薄膜晶体管(TFT)混合的OLED结构(玻璃基板 + 薄膜)封装,单单是屏幕的成本已达到270美元及350美元,比一般OLED屏幕面板成本高出2-3倍
Type-C转DVI转换器 UD311 产品描述:UD311 Type-C转换器是把一个Type-C输出设备转换到DVI接口的高清转换器,也就是可以使苹果电脑MacBooK、PS3/PS4、360 XBox、APPLE-TV等其他的HDTV设备的Type-C信号转换成DVI信号输出,用户可以把信号同时输出到高清投影机,1920*1200高清电视机等多媒体显示设备。 * 支持分辨率:DVI输出分辨率(随输入的信号而变化) 来源设备:适用于带USB3.1-C接口的设备,如支持2016最新款MacBook等。 显示设备:带DVI输入接口的显示设备,如电视机、显示器、投影仪等
苹果A14X性能叫板Intel i9-9880H 据外媒最新消息称,除了iPhone 12外,苹果也在为新iPad和MacBook打造供它们使用的A14X处理器,其内部代号Tonga,采用的也是台积电的5nm工艺。 报告中提到,这款同样基于台积电5nm工艺的A14X处理器,将在今年年内开始大规模量产,准确来说会在iPhone 12发布后,同时苹果自研GPU代号为Lifuka,亦采用台积电5nm工艺,有望在新款iMac上率先得到采用。 之前曾有国外博主透露了A14X的性能,称之几乎可与Intel酷睿i9-9880H(功能强大的八核芯片)一战
借助iPadOS,Apple正在对平板电脑软件进行更改,以使其具有更像笔记本电脑的体验。例如,像鼠标和触控板支持。 这意味着iPad Pro配件可以开始提供内置触控板
2017年阴历七月初。我们相遇郑州市一家书店。她是宾法回国的高材生,我是业余爱书的普通人
常常被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线条搞得眼睛好花,没想到立体化后还是一样呢。 Janusz Grünspek ,一位来自波兰的艺术家,作品包含影像、摄影、空间装置 等,呈现的方式都非常有趣。 先来看看关于这个系列,发想到制作的影片,(连影片都很有趣呢~) 空间图纸(drawings in space)这个系列发展于2009~2016年间,Janusz Grünspek用了细木条和热融胶两种简单的材料,将木材慢慢塑形、固定,制作出这些有趣的框线雕塑,至些物件都以1:1的比例重现,消除了我们熟悉的物质只留下框架轮廓,呈现出物件的关键零件,创造出新的物件,有趣的、吸引人的、轻盈的、可轻易被抬起、移动的“空间图纸”
近两年因为 iPhone 取消耳机孔的缘故,使得蓝牙耳机大行其道。但在蓝牙耳机百花齐放的同时,却有个使用上的麻烦始终无法得到解决:充电线的收纳难题。不管是以苹果 AirPods 为首的真无线蓝牙耳机,或是市场主流的双边连接线设计,都无法摆脱必须另外携带一条线帮蓝牙耳机充电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