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
3年投入1千亿 阿里“达摩院”要做啥? 10月11日上午,在2017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成立承载“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达摩院”,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未来3年内,阿里巴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将超过1000亿人民币。 阿里巴巴达摩院是什么? 阿里巴巴达摩院是阿里在全球多点设立的科研机构,立足基础科学、颠覆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希望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力量,成为“中国人创办的世界顶级科研机构”;通过科学技术,弥合世界的技术落差,为世界创造更多平等机会,帮助解决人类面临的挑战
本届论坛将邀请50-60位各食品分支行业顶尖专家进行现场演讲,演讲嘉宾有国家食品管理机构的领导、大专院校的知名教授、科研院所的科学家、食品生产一线的研发总监,他们将同与会嘉宾分享各自的最新食品研究成果,以期实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为市场服务,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 论坛规模从2018年的与会听众640名,到2019年的860名,预计2020年可达到1000-1200名,但因疫情原因将限制在500-600名,听众构成85%-90%为食品生产一线的研发工程师、10%-15%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教授、专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创新、技术落地的论坛。 三、目标参会听众: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于1983年5月30日,是由高等学校、社会团体和教育工作者,以及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事业单位、行业企业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学会现任会长(第七届)为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第一届、第二届会长为教育部原部长蒋南翔,第三届会长为国家教委原党组书记、副主任何东昌,第四届、第五届会长为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第六届会长为中国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瞿振元
HKPEFA支持并协办将于 2021年12月10日举行的Hong Kong Green Venture Summit,欢迎会员积极报名参加。 该峰会的主办方为大湾区碳中和协会(GBACNA),是由支持环保及碳中和的科研机构、院校、行业专家、基金、金融机构、媒体、团体、企业及个人组成的非营利性协会。该协会旨在为会员提供碳中和相关的环保、减排及相关设计、顾问、评估、认证、评级、估值、专家意见、人才培训、学术及行业交流、新技术介绍及交流、国际推广及交流、项目共同研发、项目输送及落地、绿色金融及资本市场运作等服务
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愈发迫切的时代背景下,计算社会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了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更好地培养大数据管理、数字金融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学院支持工商管理系和金融系多名教师参加清华计算社会科学讲习班。 本次讲习班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举办,旨在为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机构中有志于将大数据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研究的教师、研究人员和研究生提供切实有用的大数据学习课程
在大家身边,白癜风患者有的长在脸上,有的长在胳膊上,有的长在背上,还有的几乎遍布身体各处,它们可能属于不同的白癜风类型。其中,完全型白癜风是比较容易复发的一种类型,所以很多患者都想了解,完全型白癜风好治吗? 白癜风病的致病因素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实行的治疗方法不同,白癜风病的类型也很多,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致病因素、不同的性质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白癜风首先要先确诊,再制定治疗方案,然后再进行治疗
商洛革命老区暨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1月,属校级科研机构。中心主任由校图书馆馆长杨增强教授担任,研究人员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人文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兼任。中心围绕红二十五军长征史、红军转战商洛历史、商洛革命老区历史文化、商洛当代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四个方向开展科研工作
广东奥迪安监控技术有限公司2003年由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转制而成立,注册资金3000万元人民币。公司秉承务实创新,追求卓越、服务至上的宗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各行业用户建设优质安防工程,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我们可以信心十足地承诺:公司不仅可以按照用户的要求,高质量地完成系统建设,更可以在保证系统可靠、实用、先进的前提下,发挥技术优势,提供快速反应的系统改造、升级、维护服务,尽一切可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12月26日,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管理公司”)与武汉上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成生物”)投资入股协议正式签订。生物办常务副主任、研究院理事会秘书长钱德平,研究院副院长高尚、总工程师赵斌,办公室主任、管理公司总经理王作燕,产业促进部部长陈澍,上成生物总经理陈建军及相关负责人等参加,本次活动由研究院副院长齐振远主持。 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管理公司总经理王作燕与上成生物总经理陈建军签署了投资入股协议
学院现有国家级科研机构6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省部级科研机构18个,并获批建设动物医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农业部武汉生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湖北省高等学校动物科技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2011-2017年以来,共发表各类文章1600余篇,SCI收录论文近1200篇,年均发表SCI论文169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32.438,其中,影响因子10.0以上的SCI论文10余篇鉴定成果13项,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55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度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2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批授权专利218件,获批新兽药注册证书11项,制定国家标准12项,地方标准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