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室
挖掘人员从墓室中挖出墓志(摄影:林朝阳) 本文摘自:科学网,作者:张树福 刘晓霞 林朝阳,原题:《福建浦城县发现不腐古尸 古墓竟由宋墓套着明墓》 随着南平浦城干尸墓地现场挖掘工作的进行,反而出现了更多的谜团。 被大家寄以厚望,可以解开干尸身份的墓志出土了,根据墓志正面的字,由福建省闽越王城博物馆的丁副馆长、南平市文物专家、浦城博物馆的文物研究人员组成的考古专家判定,干尸是明代张姓“处士”,而墓志背面记载生平墓志铭文,却被厚厚的附着物覆盖。这反常的行为,让干尸的身份蒙上了一层神秘
位于稷山县城西10华里马村。1972年发现。占地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40米
河北献县发掘一处东汉时期农庄园主墓室出土大量文物—— “你看这只狗像不像只宠物狗。”12月3日,河北省献县后孙村汉墓发掘完毕,沧州市文物局业务指导科科长郑志利向记者展示出土的东汉文物之一陶狗。 记者看到,陶狗的尾巴打着卷高高翘起,昂着脑袋瓜儿,嘴巴张开吼叫着,一副顽皮的样子
编者按:中国古代壁画是指绘制在建筑(包括宫殿宅邸、寺观洞窟和墓葬3种形式)墙壁上的美术作品。由于唐代的纸质和绢制画卷存量很少,要了解唐代绘画艺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墓室的壁画,于是墓室壁画更显得珍贵。陕西是唐代墓葬壁画出土最多的地方,在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泰公主、房陵公主等20多座墓葬中,共出土500多幅壁画,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尤其是贵族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形象资料
《中国丝绸之路上的墓室壁画(西部卷·甘肃分卷)》由包艳、张骋杰、史亦真编著。甘肃位居丝绸之路枢纽地带,是多民族往来交流和东西文明汇合交融的走廊地带,这一地区的墓室壁画遗存数量多、时间跨度大。独特的地域经济与文化特征深刻影响了不同时期墓室壁画的形式和内涵,尤其以魏晋时期的墓室壁画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色
来源:[db:来源]作者:新闻库来源发布时间:2020-09-09 原标题:山西盂县发现元代纪年墓 “明堂”属元代考古首见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7日对外发布山西盂县后元吉元代纪年墓考古发掘简报,在该墓葬地心位置发现的“明堂”,在中国…… 原标题:山西盂县发现元代纪年墓 “明堂”属元代考古首见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7日对外发布山西盂县后元吉元代纪年墓考古发掘简报,在该墓葬地心位置发现的“明堂”,在中国元代考古中尚属首次。 2018年8至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阳泉市文物局和盂县文物管理所的配合下,对山西省盂县牛村镇后元吉村西北200米处发现的两座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两墓南北错列而置,规划有序,应属同一家族
目前所发掘唐代贵族墓葬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一座墓葬是(懿德太子墓)。 题目:目前所发掘唐代贵族墓葬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一座墓葬是(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墓,位于乾县乾陵东南隅的韩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
本文摘要:红龙王墓室中式风格 嵌各路神仙福荫后人红龙王曾得道娱乐圈很多人的大师红龙王周钦南,17日仙逝。因很多大牌明星都接受红龙王的协助,因此很多明星前来参加其悼念不会。据报,红龙王早就算数出有自己仙逝的日子,早于在两年就修筑了钦南堂而立好了墓碑,上面刻着红龙王与妻子的名字,想要百年之后与之葬
国社@四川|成都罕见崖墓再现古人的“身后世界” 新华社成都5月15日电(记者童芳)铺满钱币的棺床、背有“仙药”的负罐鸟、仙山座、摇钱树、彩绘俑……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15日公布,在今年对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南部五根松墓地的发掘中,发现一座保存非常完好的汉代崖墓,再现古人豪奢诡秘的“身后世界”。 汉代有“事死如事生”的厚葬风俗,因此汉墓遭盗扰情况较为严重,往往“十室九空”,然而这座编号为M94的汉代崖墓,不仅陪葬品保存完好,墓室内的设施、装饰等都在原位。 据现场考古发掘领队左志强介绍,该墓葬为一座横穴式单室崖墓,由墓道、墓门、主室、侧室、耳室及附属设施组成,出土器物原始摆放位置明确,墓室布局、功能分区较为清晰
汉、宋、明三朝古墓群,总面积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记者昨日获悉,成都市考古队与双流县文管所在对双流县华阳镇河池村一处建筑工地进行考古勘探时,在该工地发现大型古墓群,两个家族35座墓葬大多保存完好。 考古专家认为,这是近年来墓葬考古中难得的重要发现,具有极高的考古发掘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