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署
科技产业园是愉快的工作场所,更是舒适的居住与休闲区域,许多生活在国内外投资者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此已有共识。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天津开发区的社会事业也取得全面进步,生态环境、商务环境、居住环境、购物环境、休闲娱乐及教育、医疗设施、社会公共设施均在不断地按照国际化标准建设、完善。质高价平的公寓别墅、配套齐全的文教卫生设施、完善的社区服务、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等都是促使他们选择在生活的重要原因
新的国际公约规定控制与减少汞在一系列产品、生产过程和行业中的使用。 一项旨在消除汞污染的国际条约,联合国《水俣公约》周四(10月10日)在日本熊本市签署。 该公约根据日本的一个城市命名
2020年9月8至9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科院)和德国联邦自然保护局(BfN)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德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研讨会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召开。 武雪芳副总工程师和阿尔弗雷德˙赫伯格(Alfred HERBERG)博士分别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辞。中方表示,中国环科院与BfN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合作已经走过了十二年的历程,开展了一系列成功合作,推动了中德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学研究
“共赢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9月11日,海信入选联合国南南合作典型案例,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受邀出席联合国会议并做主题分享时表示,海信扎根南非25年,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壮大,成为名副其实的南非第一家电品牌,用心做产品善待用户,用心做经营善待员工,用心做公益善待社会,这一独特的成长经历与模式,是被联合国高度肯定的秘诀所在。 1996年,海信首次踏入南非,迈出全球化进程的第一步
45年前的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环境问题首次上升到全球合作层面,开启了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大门。距离这次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迄今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环境与发展仍然是全球和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目前也面临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环境压力仍然巨大,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