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贸易
2020年4月9日,中国-柬埔寨自贸协定第二轮谈判以远程视频方式举行。在本轮谈判中,双方就协定内容达成广泛共识,完成了“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投资合作、经济技术合作、电子商务及部分法律问题等领域磋商,并在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服务贸易、透明度及相关法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双方约定,将继续采用包括视频会议在内的各种方式加快谈判进度,为共同推动自由贸易、稳定区域经济、维护全球产业链、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采取实际行动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日前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2017年1月1日起,中澳自贸协定已进行第三次降税,降税后我国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 出口方面,第三次降税后澳大利亚零关税税目比例将达98.5%,纺织品和服装、汽车零部件、部分钢材及钢铁制品、家电产品等我国出口优势产品将享受更加优惠的关税。进口方面,牛羊肉、海鲜、乳制品、坚果、水果、葡萄酒等部分自澳进口的产品的关税将进一步降低
滁州网讯 近日,由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发布了“2019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我市以70.9分的成绩位列全国第55名,排名大幅提升。 此次评选,安徽省入围的共有9市,分别为合肥、马鞍山、安庆、芜湖、滁州、铜陵、蚌埠、池州、阜阳。据了解,“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2008年建立,评选数据直接来源于海关统计数据,并综合国民经济数据排定
上半年外贸数据出炉!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7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了上半年中国外贸数据,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万亿元,下降3.3%
2018年4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13396亿元人民币,支出13064亿元人民币,顺差332亿元人民币。其中,货物贸易收入12186亿元人民币,支出10335亿元人民币,顺差1851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收入1210亿元人民币,支出2728亿元人民币,逆差1519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18年4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2127亿美元,支出2074亿美元,顺差53亿美元
近期,外资持有人民币债券又有新变化。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境外机构结束了连续10个月减持人民币债券资产的状态,转为一定规模的增持。由阶段性减持再回到增持,折射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尽管外部环境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但人民币资产仍然魅力不减
财联社11月29日讯(编辑刘蕊)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周一发布的最新货物贸易晴雨表,由于全球经济继续受到冲击,全球贸易货物贸易需求正在降温,货物贸易增速可能在2022年底和2023年进一步放缓。 货物贸易晴雨表是衡量世界贸易的综合性领先指标,提供全球商品贸易与近期趋势相关的实时信息。当该指标大于100时表示全球贸易增长高于趋势,而指标小于100则表示增长低于趋势
中国商务部发布新闻称,2月7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启动首轮磋商,中国与东盟各国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官员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 2023年2月8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商务部指出,双方就谈判的程序规则、组织安排和工作计划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为后续谈判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据悉,202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共同宣布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
上半年,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物流运行延续恢复态势,物流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民生领域物流持续向好。物流市场规模水平持续提升,物流成本稳中有降。 上半年,农产品物流需求平稳增长,工业物流需求缓中趋稳,与消费、民生相关的物流需求恢复较快
一、广义货币增长10.1%,狭义货币增长5%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51万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一季度净投放现金5833亿元。 3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6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