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支
近日,浙江省政府授予75名同志“2022年度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瓯江实验室黄志锋教授获此殊荣。 黄志锋教授长期围绕生长因子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在代谢性疾病中的新应用开展创新研究,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围绕FGF蛋白药物设计和分子改良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转化3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中国药学会-赛诺菲青年生物药物奖,另作为核心骨干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863、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课题10余;参与多个生长因子创新药物的研发,已获2项国家新药临床批件;另主持国家1类新药糖尿病治疗药物FGF嵌合体新药研究并实现转化;先后入选国家和浙江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骨干。 据悉,该荣誉是为省政府授予的专家荣誉称号,专门授予并表彰对我省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积极践行“八八战略”、投身“两个先行”
尊敬的各位同仁: 为充分发挥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学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培办【2019】4号)文件要求,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首都师范大学培养基地决定举办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叶译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暨批判性思维教学研讨会,特诚挚邀请您莅临出席,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深切关注和大力支持!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湛江市赤坎区寸宝路5号) 叶译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湛江一中培才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英国利兹大学英语教学硕士(MA TESOL),中学英语正高级教师(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校硕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之教学名师(中组部、人社部),广东省特级教师(省人民政府),“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教育部首届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学员(全省仅4人),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优秀主持人(省教育厅),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首批名教师培养项目优秀学员(省教育厅);承担过5项省级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科研成果(第一完成人)获2017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省教育厅);出版2部个人学术专著,在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期刊发表英文及中文论文20多篇;曾到世界著名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主张“主动、互动、灵动、触动”的“四动”教学理念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
为纪念中国***成立98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铭记党的光辉历史和祖国发展变化,离退休第一党支部组织部分党员视察甘肃省博物馆主题展览,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和新中国建设、富康的辉煌历史。 7月10日,离退休第一党支部组织部分党员来至甘肃省博物馆,集中视察了《红色甘肃——走向1949》主题展览。主题展览通过“火种篇”、“抗争篇”、“铁流篇”、“激荡篇”、“曙光篇”五个篇章,向大家呈现了甘肃特支成立、南梁烽火燃起、陕甘根据地创建、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西路军鏖战河西以及甘肃各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又兴的伟大历史画卷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以我校雄厚的电子信息学科为基础,聚焦生物医学与电子信息深度融合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在分子影像、神经影像、生物医学大数据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1990年成立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全国首批获准试办的硕士点之一;1996年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系,隶属于电子工程学院,开始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2006年我校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田捷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成立了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报告时间:2023年2月27日(周一)下午4:00 郭文武,华中农业大学果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农业部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园艺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Scientia Horticulturae》共同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7-8届学科评议组(园艺学)成员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位于五山校区,2008年1月由原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和原交通学院合并而成。学院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3个、本科专业7个、广东省重点学科3个、广东省名牌专业2个。 学院现有教职工226人,其中专任教师185人
经过多年的积淀,学院目前已形成了一支以以教学名师为引领、以教授和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专聘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多名教师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支持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师德标兵”、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高校优秀青年教师”、“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教育先进工作者”、“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陕西省教育系统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信号处理教学团队、通信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先后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获批宽带无线通信及应用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物联网技术及应用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1997年福建农林大学开始招收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班学生,在此基础上,为适应现代生物科学快速发展的需要,2001年学校汇集全校生命科学领域精英,创建了生命科学学院。学院成立至今,倡导“追求卓越,追求完美,追求和谐”的学院精神,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人才培育为中心,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优化育人环境,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学院。 雄厚的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员工179人,其中93.9%具有博硕士学位
许日新(1901.9.25-1987.9.17)诞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彩塘镇一个佃中农家庭,1924年参加农民革命运动,1926年2月参加中国***,1927年会见***同志,受到***同志的肯定和鼓励;历任中共上莆区委委员、书记,潮安县工农武装第二中队指导员,东江特委河田路特支书记,河达路特支书记,东江特委委员兼东江特委代表兼中国工农红军东江军委代表,先后兼任中共桑浦山特区书记、革命委员会主席、军事委员会主任、中共潮澄揭县委书记、潮汕平原游击总指挥;中共新加坡支部书记,后兼新加坡小贩联合会主席;中央人民政府老革命根据地南方访问团粤东分团顾问,中共汕头(地区)市委党史研究办公室顾问,终于任上。
长期以来,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创新引才机制、加强培育力度、发挥人才效能”的思路,已经形成了“师德师风建设与考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建设”、“外聘教师聘任与管理”等五大制度体系。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激发人才活力,增强人才凝聚力,提升人才汇集力,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数量适度、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867人,其中专任教师608人,高级职称教师26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567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76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37人;拥有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7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三五人才、先进工作者、“四个一批”人才、青年科技新星、高校“青年杰出人才”10余人,4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90余名教师被省市政府主管部门聘为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三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