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4
2007年,日本科学家成功诱导人体皮肤细胞生成类似胚胎干细胞
2007年,日本科学家成功诱导人体皮肤细胞生成类似胚胎干细胞性质的全能干细胞——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被视为干细胞研究中里程碑式的成果,其应用的重编程方法也被全球各个实验室效仿。6月23日,我国科学家在《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一套不同于日本科学家方法的全新iPS细胞诱导因子组合,为体细胞重编程的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据介绍,细胞重编程技术是不经过胚胎而获得多能干细胞的方法,其通过基因重组或者细胞融合等方法,影响染色质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基因的沉默与表达,使成体细胞逆分化获得细胞多能性,实现细胞的“返老还童”
10月10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
10月10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Miguel A. Esteban 研究员实验室的最新成果“Transcriptional Pause Release Is a Rate-Limiting Step in Somatic Cell Reprogramming ”。该研究发现在体细胞重编程后期, RNA聚合酶 II在多能性基因上处于“暂停”状态,通过分子水平调节RNA聚合酶II从“暂停”到“延伸”状态的转变能显著加速重编程进程。 体细胞重编程技术的建立不仅极大推动了再生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为细胞命运转变的机理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体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