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
2022年12月1日(星期四)下午(五楼会议室),数医系本学期第7次教研活动上师德师风讲座由王春鸽老师主讲,他主讲的题目是“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 王春鸽老师首先结合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分析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每个年级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能力。 其次,她分析了数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一些知识能力
应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马巍研究员、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周又和教授、张帆宇副教授将于11月14日上午在祁连堂322报告厅做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周又和,生于1957年5月,湖北汉川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兰州大学力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固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
慈龟山下满目苍翠,无之海畔碧波荡漾,美丽的二中校园洋溢着青春的生机、蓬勃的活力,二中人踏着新时代铿锵的节拍,再次走进火红的七月。 今年的七月令人心潮激荡,中国***即将奔赴百年诞辰。她从南湖红船走来,从苦难中来,朝复兴而去,带领一个古老的民族向着百年梦想迈进
为增强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12月17日下午,世界杯有几种买法党支部于大会议室召开预备党员转正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关于世界杯有几种买法四名预备党员的转正问题,本次会议由支部书记易少安校长主持。 首先,四名预备党员依次汇报了自己在预备期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并表示将在今后的日子里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扬优点,积极改进不足
来源:新疆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9日 点击数: 本报乌鲁木齐9月8日讯 全媒体记者赵西娅从自治区教育厅获悉:我区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助推教育改革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区(不含兵团)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达37.29万人。其中,2017年至2019年通过特岗招聘等各种途径,从全国各地招聘教师13.74万名,绝大部分充实到农村,优化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和素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全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抓根本、管长远、补短板,出台并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高位推动、顶层谋划,在补充数量、调整结构、提升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马克思主义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建校之初的马列主义教研室,现设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5个教研室, 负责全校上述5门课程的本、专科教学任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为构建和谐校园、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目前,学院共有教师46人(专职28人、兼职18人)
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教育局的安排和部署为指引,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构建高效课堂为重点,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工作年度任务,以加强教学规范、合理编写导学案为主线,以校本教材为载体,建立本校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努力践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创实验小学教育教学新局面。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特岗教师能力大幅度提升,确立打造名师意识,促进教师队伍健康发展。 2、细化业务管理,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使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创造属于我实验小学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体系
发布时间:2022-12-13浏览次数:10 12月13日,外国语学院党委召开纪检干部工作会议。学院党风联络员、特邀监察员、各支部纪检委员、办公室主任、组织员参加工作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艳丽主持
为了让新教师尽快适应学校教学模式及管理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增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中学部启动“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致力于打造教育师风师德端正、教学技能精湛、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师队伍。 “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是学校一直以来的常规培训方式,以老带新的模式,通过师傅对徒弟“四包”,让新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对新教师的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让老教师也可以吸收新教师教学中的创意思维,起到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启动仪式由中学部陈凤鸣老师主持
2020年9月7日,从陕西省教育厅传来令人欣喜的消息:根据省教育厅、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各级推荐、审核,我校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获评陕西省“高等教育师德建设示范团队”称号。 近几年,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一直坚持以“敬业修德”为宗旨,充分发挥教师“潜心育人”的积极性,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和文件,从教学、科研和学生评教、就业等多方面联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道德水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更充分展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各种荣誉纷沓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