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
寒窑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附近曲江池东面,是著名戏剧《五典坡》(又名寒窑《王宝钏》)中的传说上演的地方。唐时,臣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反抗封建婚姻争取婚姻自由,忠于爱情,在寒窑苦守十八年,受尽人间苦难,终于待得丈夫薛平贵荣归长安与她团聚。 “思夫亭”,是王宝钏登高远眺、盼夫早归的象征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满堂川土地岔完全小学创建于1952年,2017年考察时已有60多年的历史,是由原土地岔乡19个行政村联合创办的一所寄宿制小学,两排窑洞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山底,相比村子里的旧窑洞,学校看上去还挺新的,据了解,由于学校太旧,得到一笔较小的资金,就将学校粉刷了一遍,铺上了假草地。但由于学校地处山体滑坡隐患点,加之年久失修,窑洞内已出现裂缝。在2013年9月23日,绥德县满堂川土地岔完全小学突然坍塌,一名正在上课的英语老师不幸被埋压死亡,3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人类就开始不断地把自己的意识加于周围的一切事物之上。因此早在很早以前,始人穴居的窑洞里,已有人,动物形态的岩画;原始氏族社会的居室地面做的平整光洁等等如此的之类的设计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装潢设计仍然是如此风靡,甚至比之过去任何一个年代都显得比较看重
近日,由河南省遥感测绘院牵头制定的河南省地方标准《农村房屋不动产测量规范》批准发布,将于2022年12月14日起实施。 该规范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通过补充引入新的技术手段、统一技术指标、规范房屋及房屋附属设施的认定、建筑面积计算标准,进一步加强农村房屋不动产测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障农村房屋不动产测量的完整性和便利性,提高农村房屋不动产测量工作的效率,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为河南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乡村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由北京画院编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画家的成长之路/谢永增》画集正式出版发行。 谢永增先生是新世纪之初北京画院面向社会引进的画家。在进入北京画院之后,他潜心创作、进业修身,不仅在专业领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还努力践行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生土建筑(包括夯土墙等)的发源与分类有什么特点? 生土建筑最初出现在中国中西部,这里土质肥沃,土层丰厚,干燥少雨,是天然的穴居佳地。不同于南方,因雨水丰沛,往往采用干栏式建筑,而非不耐雨水的生土穴居。黄土是天然的建筑材料,华夏先民从穴居开始,逐渐学会堆土,然后发展出来夯土墙建造技术,经历了一段艰苦而漫长的时期
师家沟由于建筑的奇特、典雅和繁华,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又由于地处偏僻山乡,在数百年的动荡与战乱中得以幸存。师家沟以其高品位的文化含量,逐渐被发现和认识到了它的独特价值。 师家沟位于汾西县城5公里处,师家沟的清代窑洞民居群兴于乾隆32年,相传是由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形成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综合体
本文摘要:由陕西省米脂县委组织部、米脂县文联等主办的米脂县中国画(田园山水)人才培训班近日在陕西米脂举办,来自米脂县的40余名工商管理美术教师、美术工作者、爱好者参与本次培训。本次培训班邀了江苏省美协常务理事、苏州市美协副主席兼任秘书长陈危冰教学。陈危冰通过理论介绍、现场样板及对学员作品的评论,把中国画(田园山水)的渊源、绘画、素描、创作等方面展开了精细全面的介绍
揭秘夯土连载:古代的夯土墙建筑是怎样建起来的?(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土料、脚手架、夯具都准备好以后,接下来就要开始夯土墙城墙的施工了。说到施工,就绕不开夯土技术
经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共同测定,柳林县锄沟村200余间古代砖窑洞距今1060年,为唐代建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砖窑洞建筑群。 锄沟村紧邻柳林县城,砖窑洞建筑群位于村中央,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东岸山坡上,200余间中保存完整者有30余间,窑洞造型独特,全国罕见。据了 解,一般普通砖窑洞是先起直墙然后拱券合顶,呈倒U型;而这里的砖窑洞建筑群是不起直墙就地拱券合顶,呈半圆形,技术精湛,坚固耐用,至今仍有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