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
8月5日,记者从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秘书处了解到,本届大会以“粟特人在中国: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的新印证”为主题,会议将于8月12日到17日在银川和固原两地举行。 一分快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与日本等国文物考古部门联合对固原粟特人墓葬进行系统发掘,先后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固原遂成为国际研究丝绸之路的热点。2012年,中国考古部门在银川召开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
浙江德清发现大规模墓葬群商代已有“土墩墓” 记者19日从浙江省文化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浙江考古专家近日在德清县武康镇三桥村的小紫山发现了大规模商周至战国的“土墩墓”,这一发掘把江南一带独有的“土墩墓”历史往前推了400年到500年,对探索先秦时期江南土墩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建明介绍,此次在小紫山发现的墓葬群,共有14个土墩,墓葬则达到50多座,年代从商代早期、商代中晚期、西周早中晚期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序列相当完整。 以往的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富有南方特色的“土墩墓”主要出现在西周早期
考古工作者从薄太后南陵外藏坑中发现多件金器,其纹饰有明显的多元文化融合特征。 随着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汉文帝母亲薄姬的陵墓——薄太后南陵也吸引了较多的关注。在江村大墓及周边区域的勘探发掘中,考古工作者从薄太后南陵外藏坑中发现多件金器,其纹饰有明显的多元文化融合特征
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大河中,各种文化包括建造技艺,得到了丰富发展,才逐渐孕育出以夯土墙和木结构为主流的土木建造传统,今天我们看到众多的古建筑,都能从文化文字里面找到源流。 夯土历史也是一部文字的历史。站在建筑的角度,未尝不是建筑史
据兰州晚报报道 近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2022年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发掘项目进展情况和主要发现,并初步得出结论,武威地区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以汉文化为统摄,并融合有吐谷浑、吐蕃等多民族文化的基本面,这也是该考古发掘项目今后需要重点诠释的方向。 “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项目是“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丝绸之路考古重大项目之一。根据该项目“五年计划”和《2022年武威地区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工作计划》,2022年6月开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发掘项目组进驻发掘区,开始对4座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
目前所发掘唐代贵族墓葬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一座墓葬是(懿德太子墓)。 题目:目前所发掘唐代贵族墓葬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一座墓葬是(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墓,位于乾县乾陵东南隅的韩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
我国泥塑艺术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造型艺术品种。考古学家从两汉墓葬中发掘出的大量文物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
目前所发掘唐代贵族墓葬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一座墓葬是(懿德太子墓)。 题目:目前所发掘唐代贵族墓葬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一座墓葬是(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墓,位于乾县乾陵东南隅的韩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12月25日在北京正式发布中国旅游关注度指数,并推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关注度排名、世界遗产景区关注度排名、出境旅游目的地关注度排名和2006年度旅游热点趋势。这在中国旅游业历史上尚属首次。 中国社科院首先发布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关注度排名
2、 裴李岗文化,石廉,长19.8厘米,紫褐色,体扁平,前端尖,背部呈弧形,1977年河南密县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馆。 3、 磁山文化 石磨盘与磨棒,砂岩,盘面呈长椭圆形,前端较尖,后端平缓,下底有四个扁棱形矮足,磨盘高8.8厘米,长57.2厘米,宽20.9厘米,磨棒长14厘米,径5厘米,1977年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出土,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4、 北辛文化 石磨盘与磨棒,磨盘高6.5厘米,长65厘米,宽36厘米,山东滕县北辛遗址采集,现藏滕州市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