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期服役
按照气源种类划分,2018年上半年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数共184起、天然气62起、人工煤气16起,其他1起,三种主要气源的爆炸事故中,液化石油气占比70%,为引发室内燃气爆炸的主要气源种类,管道天然气占比24%,和液化气罐相比,管道天然气更安全。 按照事故发生地点,2018上半年室内燃气事故主要集中在民居(占比70%),我国燃气用户端的安全形势依旧严峻政安消防再次呼吁加强燃气安全常识的宣传,加强居民和商业用户的用气管理,同时推广能够有效预防燃气爆炸事故的安全装置,逐步实现“本质安全”。 上半年室内263起燃气爆炸事故中,只有47起明确了引发燃气泄漏的原因,从图3、图4可以看出: 1、忘关或未完全关闭阀门是导致燃气泄漏的首位,这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燃气用户安全意识不足,燃气常识不了解,燃气安全宣传仍需加强,日常使用燃气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及时关闭阀门
“2023年,我国家电市场总体形势将呈现出止跌回升、重返正增长区间的发展态势。” 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理事会主席团主席郭赤兵3月13日在“2023年度家电服务业消费者权益革新大会”上表示,当前国内家电市场正发生深刻变革:家电消费升级与消费分级并存,高端家电与生活必需家电并举。当天,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联合国内多家家电企业共同宣布开启更大规模家电收旧焕新潮,将共同把新技术、用户好体验的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全系列的优质家电产品,以及用户场景优秀实景范例推向市场
按照气源种类划分,2018年上半年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数共184起、天然气62起、人工煤气16起,其他1起,三种主要气源的爆炸事故中,液化石油气占比70%,为引发室内燃气爆炸的主要气源种类,管道天然气占比24%,和液化气罐相比,管道天然气更安全。 按照事故发生地点,2018上半年室内燃气事故主要集中在民居(占比70%),我国燃气用户端的安全形势依旧严峻政安消防再次呼吁加强燃气安全常识的宣传,加强居民和商业用户的用气管理,同时推广能够有效预防燃气爆炸事故的安全装置,逐步实现“本质安全”。 上半年室内263起燃气爆炸事故中,只有47起明确了引发燃气泄漏的原因,从图3、图4可以看出: 1、忘关或未完全关闭阀门是导致燃气泄漏的首位,这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燃气用户安全意识不足,燃气常识不了解,燃气安全宣传仍需加强,日常使用燃气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及时关闭阀门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不锈钢四川气表箱用气安全守则: 1.使用燃气时必须有人照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完毕请关闭灶前阀,较长时间家中无人请关闭表前阀。 2.严禁私自安装、拆改燃气管道及表具。如需改装,请拨打燃气公司24小时客服电话
说起桶装水,相信我们都不陌生,桶装水已经是我们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桶装水都是使用塑料桶来盛装的,对于这些塑料桶的安全性和重复利用率,大家都非常的关注。从目前市场上的使用情况来看,桶装水的桶基本都在重复使用,桶的成本在那里,要想一次性使用不大可能
钢结构作为现代常见的一种建筑材料,平时我们在进行使用时,会为了避免整体的损伤,保证钢材的使用,大都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进行解决,所以下面就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1、由荷载变化,超期服役,规范和规程改变导致结构承载力不足。 2、构件由于各种意外产生变形、扭曲、伤残、凹陷等,致使构件截面削弱,杆件翘曲,连接开裂等
铁路实施提速战略后,道口安全更显重要。铁路道口是铁路和公路安全的重要设施,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铁路运量在逐年增长,列车的密度、速度、载重在不断地增大和提高,同时,公路的运量也在连年提高,机动车辆及各种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多,对铁路道口的行车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近年来,连续发生道口撞车事故,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储水式电热水器超龄服役“炸弹”终被拆除。 据悉,《储水式电热水器的安全使用年限》团体标准已于2018年7月3日正式发布并实施。标准中明确规定,热水器在正常工作时的安全使用年限应不低于8年
气体钢瓶属于危险品,为了加强气体钢瓶使用者的安全责任意识,因此需进行制度化管理。 (1)按气体的性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在实验室张贴气体钢瓶使用制度。 (2)钢瓶使用管理按“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执行,用气单位和个人对所领用钢瓶负有维护和保养的责任,如因使用不当发生事故,或因保管不善损坏、丢失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领用人的责任
记者从12日下午举行的兰州市“4·11”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调查结果通报会上获悉,造成兰州自来水苯超标原因已经查明,20名兰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和兰州石化相关负责人被追责。 2014年4月11日,兰州市发生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受影响区域为西固区、安宁区,两区常住人口64.6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76%。 兰州市“4·11”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事件调查组副组长陈建军在通报会上介绍,经专家论证、调查组认定,此次自来水苯超标事件为供水安全责任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