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
直销之窗网发布:近日,甘肃、宁夏分公司走进酒泉、嘉峪关、中宁、银川多家新时优品健康管理服务中心,持续开展“凝心聚力大展宏‘兔’”市场启动会。 会上,甘肃、宁夏分公司总经理陈明向各位店长及新时代人分析了当下的市场现状,传达了公司2023年发展思路与举措,进一步贯彻了新时优品落地等相关政策。他鼓励大家抓住机遇求发展,拼搏进取当先锋,共同当地市场高质量发展
是指使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耳针是在耳廓穴位上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为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倡导“博爱、责任、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费县中医院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积极推动志愿护理服务,普及健康知识,传递温暖关爱。+ 3月5日上午,值“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费县中医院护理部联合工会、女工委和护理志愿者10余人利用下夜班和休息时间带着满满的爱心来到费县探沂镇敬老院,为敬老院里的70余名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爱心服务,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庆祝“三八”妇女节。 敬老院里,志愿者们首先将事先准备的新毛巾、茶杯及热乎乎春季养生茶等慰问品送到老人手中
遂宁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是以心血管、呼吸疾病为主的临床一级科室,开放床位 80张,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研究生1名,有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1名,四川省名中医1名,有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3名。科室人员先后多次到华西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川北医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 科室拥有参冬口服液、疏络降压胶囊等特色院内制剂四种,拥有穴位按摩、中药浴足、中药灌肠、耳穴埋豆、中药敷贴、中药超声导入等特色中医技术十余种,拥有心电监护仪,心电动态仪、动态血压、纤支镜、无创辅助呼吸机、肺功能监测仪,食道调博仪等先进专科设备
四十七八,两眼花花,常揉这里,告别老花眼! 民间有句话叫做:四十七八,两眼花花。随着年龄增长,眼睛的晶状体会逐渐硬化,睫状肌收缩能力降低而致调节能力减退,最终出现老花眼。 中医认为,经络与耳的联系十分密切,“肾开窍于耳”,肝胆经络环绕于耳,耳垂又是耳穴“眼”之所在
医院中医科根据中医药学倡导防重于治,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阴阳的协调,重视辨证施治和疗效。科室开展的主要技术项目有: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循环系统:高血压、心脏病等;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脾胃病、胰腺炎、胆囊炎、肠炎等;肾病:肾病综合症、慢性肾炎等 ;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神经系统疾病:头痛,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眩晕以及肿瘤等老年疾病的治疗。 近日,杭州博养医院成立挂牌了中医耳穴贴压疗法工作室,有杭州示范大学李青峰教授亲自挂牌,李教授将定期在我院中医科进行耳穴贴压诊治的门诊坐诊和临床教学工作,将使进一步提升我院中医耳穴贴压技术,使患者得到更好更专业的服务
脾胃科成立于2008年,设有门诊、病房和内镜中心,目前全科医护12人,高级职称2人,硕士研究生6人,病房设置床位21张,年门诊量近4万人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及各种肝病(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我科中医特色技术有:穴位贴敷治疗胃痛、便秘、腹胀、腹泻、降脂减肥等,腹部针灸及耳穴压豆治疗各种慢性胃肠疾病。内镜中心拥有奥林巴斯胃肠镜系统、C13呼气试验、胃泌素检测仪、胶囊内镜等先进设备,胃肠镜检查量达3000余例/年,同时还可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及镜下多种治疗技术,如内镜下止血、胃内异物取出术、胃肠息…更多>> 特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便秘、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出血及各种肝病;尤其擅长内镜下多种治疗技术
2月24日,河南平顶山宝丰铁路地区办事处铁北社区义诊现场。 当日,宝丰县铁路地区办事处联合县中医院心病科、脑病科、妇产科、针灸病科等15个科室30余名专业医师组成志愿服务队在铁北社区开展医疗健康义诊服务活动。 活动现场,志愿服务队为居民开展量血压、测血糖、彩超、心电等健康体检,并提供耳穴埋豆及糖尿病、骨伤、妇科、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诊疗服务,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急救法,解答居民提出的健康咨询,讲解健康养生小常识,将中医健康知识送到居民家门口
杜艳军,教授,博士,针灸基础教研室主任。世界针灸联合会国际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刺法灸法专业委员会委员、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针灸学会副秘书长,武汉市针灸学会理事,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2005年获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博士学位(导师孙国杰教授),主要从事针灸防治脑病、针灸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机制研究,及针灸临床与教学工作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医“治未病”理念对于防控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资源消耗以及减轻医疗负担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医防融合理念中,“医”指疾病的治疗,“防”则与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等有关。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中,“医”与“防”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